云酒世界网

品牌突围:韶关市旅游营销策划思路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9-07-10 09:53 营销分析
 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若论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当属粤北韶关。韶关境内有众多的高山、峡谷、森林
 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若论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当属粤北韶关。韶关境内有众多的高山、峡谷、森林、瀑布、漂流,还有遍及城市和乡村的温泉资源。除了没有海滨,韶关几乎集广东旅游资源之大成。其中,丹霞山是中国700多处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有广东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车八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同纬度地区极为少见的“物种宝库”,共有1928种植物和1552种动物,被誉为“岭南明珠”。  

  韶关市的旅游发展起步较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韶关旅游在广东可谓一枝独秀。从1994年到2003年,丹霞山的客流量连续多年稳步增长。2004年,丹霞山与黄山、庐山、石林、张家界等国内八大著名风景区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南华寺作为中国佛教的禅宗祖庭,历来香火鼎盛,年接待量逾百万人次。

  然而,随着休闲度假旅游的兴起,韶关旅游近年来面临严峻挑战。珠三角地区大量涌现的休闲度假产品,对韶关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形成冲击。而游客对旅游环境和旅游体验的需求变化,亦使韶关的旅游产业遭遇转型之痛。那么,韶关旅游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应采取什么营销对策,才能变挑战为机遇,使韶关旅游知难而上再度崛起?2008年上半年,笔者受韶关市旅游局委托,对韶关全市的旅游资源、景区产品和市场状况做了深入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做了韶关旅游营销策划方案。现将其中部分内容予以发布,以供国内城市的旅游管理者作为参考。  

  一、区位独特,岭南门户商贸要道  

  自古以来,凡是被称为“关”的地方,大抵都有“一夫当关、万户莫开”之险势。比如山海关,北倚燕山山脉,南临渤海湾,素有京都锁钥之称;再比如潼关,南依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韶关也是如此。韶关古称韶州,因明清两朝在此设立水旱税关,俗称韶关。它北依南岭山脉,南邻广惠二州,地形四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骑田岭的折岭隘和东北大庾岭的梅岭关,是湖南和江西进入广东的主要通道。历史上,这里既是贯通中原和岭南的商贸要道,又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两广,置岭南三郡,秦军就是从南野(今江西赣州南康)翻越大庾岭,始取岭南地。后来,汉武帝灭南越国,宋太祖灭南汉,明太祖灭元,都是先取韶州之地,然后攻陷广州。故《大清一统志•韶州府》称,韶州“踞五岭之口,当百越之冲”,“控扼五岭,韶为交冲。唇齿江湘,咽喉交广”,可见其作为岭南门户的重要战略地位。  

  韶关的这种地理特殊性,对城市旅游发展的潜在影响是深刻而复杂的。一方面,韶关交通便利,旅游可进入性很强。韶关市区距离广州208公里,深圳338公里,珠海340公里,车程既适合自驾游,也适合团队旅游。而作为中国北方和长江流域进入华南地区的交通要道,京珠高速和京广铁路贯穿全境,使其旅游市场具有较大的战略纵深。但韶关没有空港,也缺乏铁路始发站,这对远距离市场开发不利。  

  另一方面,韶关作为关隘和通道所具有的高度流动性,不利于城市文化的传承和积淀。以语言为例,岭南地区的三种代表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方言,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广府话(又称粤语和白话)、客家话和潮州话,而韶关的语言形态却高度混杂,既有客家话、白话、普通话,又有湖南话、闽南话、北江船话和韶州土话。其中,韶州土话在韶关地区处于弱势地位。本地人往往对内使用土话,对外使用客家话或白话;当地瑶族彼此交流用瑶语,跟汉族沟通时又使用客家话。  

  值得注意的是,韶关是一个以客家人为主的地区,在韶关市及其下辖的七县三区中,客家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80%,其中还有四个纯客县(客家人占95%以上),分别为新丰(100%)、翁源( 99.19% )、始兴(96.8% )、南雄(97.61% )。照理来讲,韶关方言以客家话为主,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在韶关城区中心地带却出现了以白话为主的“方言岛现象”。据当地人介绍,抗战时期广东省政府内迁韶关,大批“广府人”也涌入韶关城区,使白话取代“老韶关话”而成为主要的交际用语,而周边农村仍说“老韶关话”或客家话,韶关城区因而成了白话方言岛。  

  那么,韶关地区的多语言混杂和方言岛现象,给我们什么样的营销启示呢?它说明韶关的城市文化既有兼容并蓄的特征,又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冲击和影响。而韶州土话的弱势地位,映射出韶关地区较缺乏地方文化自豪感。跟梅州和潮州相比,韶关历史上人口流动性过强,缺乏相对稳定的文化发展环境,未能形成具有地域独特性的纯粹文化。这一点,对城市旅游发展殊为不利。有鉴于此,我们在整个策划过程中花了较多时间研究韶关历史文化的滥觞和流变,力图通过对其城市人文精神的开掘、整理和提炼,找出其独特的城市气质和文化个性,进而重塑其城市品牌形象,为旅游资源和产品注入新的活力。  

  二、人文荟萃,唐宋时期盛极一时  

  在讨论韶关城市人文精神之前,我们首先要对人文概念有个基本认知。所谓人文,古代是指礼乐教化,后来泛指各种文化现象。《易经•贲卦》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观察自然现象,可以了解四时季节的变化;观察人的礼仪道德,可以教化天下,使社会的精神风尚得到提升。如前所述,韶关具有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这意味着无论从历史的还是现实的角度看,该地区的基本文化形态都不是单一的、纯粹的,而是多元的、混杂的。要透过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洞悉其内在的精神本质,还须寻找源头和梳理脉络,仔细分析其文化形成和在历史演进中的流变过程。  

  城市人文积淀的外在形式,首先是历史文化遗存。广东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个。其中,珠三角地区有39个,主要在广州(23个);粤东地区有13个,主要在潮州(8个);粤西地区有7个,主要在肇庆(5个);粤北地区有7个,主要在韶关(6个)。由此可见,韶关地区的全国重点文物数量在广东省内仅次于广州和潮州,在粤北地区超过清远(清远仅有连州慧光塔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