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中国的营销生死两重天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9-07-16 13:37 营销分析
 最近在中国营销传播网上看到罗清启先生的一篇文章《必须把营销从故事里捞出来》,深有感触。文章写到:目

 最近在中国营销传播网上看到罗清启先生的一篇文章《必须把营销从故事里捞出来》,深有感触。文章写到:目前中国国内有14%的营销专家基本上属于传播层面的专家。
  而营销的本质在于操作层变而不是传播层面,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历经30年跨速发展后,营销实践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积淀,同时,更多营销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中国营销的实践需要理论突破.

  此刻,站在30营销的门槛上,营销学者与企业家们一定要静下心来冷静的思索中国营销自己的路。

  一、建立中国营销体系的必要性。

  中国经济经过了30年改革开发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营销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巨变:

  1、经济发展面临的营销新课题:

  虽然中国的企业非常虔诚的研究了一些西方的营销理论,在实战中发现他们并不好用,甚至在实战中马失前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第一、中国改革开放这一阶段的营销和西方成熟消费市场的营销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市场的把握,对营销手段的应用也就存在很大差异,而照搬照抄的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

  第二、西方的营销理论是建立在对西方市场成熟企业的研究基础上的,他们的营销战略、市场战略都是建立在企业资源相对充裕基础上的,他们的目标是装壮大,而中国的企业则是刚刚起步,生存与发展是这些企业的首要目标。所有的营销手段都只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否则企业则会倒闭。

  第三、方的企业偏重与对战略和过程的研究,而中国的企业则偏重于对战术和结果的重视,这无所谓对错,这是有中国企业目前自身的实力决定的,而不是水平和层次的问题。

  2、西方理论传播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当中国的一些企业刚刚发展时,他们的营销相当灵活,而且效果非常明显,很多的中小型企业渴望成长,渴望快速发展,当他们求助与中国的一些咨询公司时,很多企业陷入了迷茫;

  长尾理论、蓝海战略、定位、科特勒、舒尔茨等,一时间让中国的这些企业找不到北,没有找企业给咨询时企业还活得有声有色,而做了咨询后企业却是无所适从。为什么会这样呢:

  第一、中国的咨询公司缺乏真正的核心营销能力。真正的咨询企业必须贴近市场,具有强大的实战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的理论基础。而现在绝大部分的营销咨询公司的现状是:了解市场在网上查,专业理论从国外书籍上抄,很多的所谓的专家从来没有操作过市场,他们传播的是别人的理论,通过专业的营销工具不断的忽悠着中国的企业,这是营销界的悲哀。这样的“洋理论”怎能够救活中国的企业?

  第二、西方营销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西方成熟市场理论的企业,而不是我们国家的这些新型企业,营销战略和市场战略的缺失与偏颇是很多企业迷茫的根源。为什么西方企业喜欢谈战略呢。因为经过了二三百年的发展,他们对战术的把握已经是炉火纯青,此时他们的企业已经发展成为跨国集团,他们绝大多数企业需要的战略的理论指导。而中国的咨询公司感觉只有用西方的理论才能显示出他们的专业,媚外的心理影响着咨询的效果。

  第三、中国的企业需要本土的营销来解决。

   我们不要对科特勒、舒尔茨等专家对现阶段中国企业营销操作的建议有任何幻想,他们的理论用在中国的企业身上,也没有根本好转的效果,中国迫切需要的是企业生存方向的改变,只有发生了这样的根本性转变,他们的理论和建议才会有效果。  

  3、中国市场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中国的家电市场不出国门已经参与国际竞争,而且在新一轮的全球竞争中中国企业表显著卓越的营销水平。但是营销需要总结,需要更多的行业与企业借鉴和学习,中国的营销需要总结、学习,需要自己理论的提升。

  4、30年的改革开放,营销实践已经为营销理论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营销案例。

  在这30年中,中国营销市场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营销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国的营销从过去的当初只会价格战,逐步向广告、促销、渠道和整合营销等转移,并迅速完成了西方国家百年的营销历程。

  中国家电行业当年的价格战,日化行业的日薄西山都给营销界留下了很多财富和积淀,中国的企业和专业人士需要认真的总结,供后来着学习与借鉴。

  5、中国的大专院校和专业机构,为营销理论的提炼提供了专业平台。上世纪末的最后10年,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面临着突如其来的很多市场问题,很多企业显得有点无所适从,这一时期,国内很多大学逐步开设营销专业,为研究和传播营销提供了专业平台,特别是最近几年,一些为企业诊断的营销机构如雨后春笋遍地生根。

 

 二、本土营销的现状:

  咨询公司对中国企业忽悠何时休? 

  中国营销的实践近几年还是相当活跃,如在酒类企业雪花啤酒的资本整合、名酒复苏,金六福的品牌运营的经典成功等等,娃哈哈、舒蕾等企业渠道阻击战,联想、TLI的国际化进程等等,这些都是有代表性的鲜活的营销实践,丰富着营销的内容,但是中国的营销理论却是不思进取、裹足不前。看看中国的咨询业,现在的现状基本上是这个样子:

  第一、营销理论的支撑还是西方的营销理论和模板。没有自己的核心研究的东西,还处于理论传播层面。

  第二、对企业的诊断很多层面考虑的是老板的好恶,不不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这在教科书尚没有,却是中国咨询的潜规则。

  第三、对企业忽悠的成分大于实战的成分。很多的咨询公司很少站在企业角度上看问题,很多方案的出台动辄数百万,根本没有考虑到企业的承受力。

  企业咨询公司实战类营销人员太少,人才结构的极度不合理。

  丁永征本文首发于博锐|www.boraid.com|1

  说句实在话,中国向来不缺乏真正的营销高人,如史玉柱等,但是非常缺少与责任心的人,尤其是对企业很多的咨询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是使出浑身解数。

  2、缺乏营销专家,中国营销还没有滋生营销专家的土壤。请留心的读者注意了,经常在网上写营销累文章的人有几个真正深入研究过营销,思索过营销,把他们所有的文章调出来你就会发现营销界的弥天大谎:其实很多所谓的营销专家写东西都跳不出以下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