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酒茅台的“天贵人和,厚德致远”
天贵人和厚德致远———国酒茅台文化理念解析笔记(8)
“天贵人和,厚德致远”,被国酒茅台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其出发点和归属点,就在于要辨证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谋求国酒事业步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将国酒茅台与“天贵人和,厚德致远”联系在一起,含义非常清楚:一是指大自然倾情于茅台这片热土,赋予了茅台得天独厚的酿造环境,此系“天赐之贵”。二是指国酒人懂得珍惜和利用大自然赋予自己的环境资源,尊重自然法则,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茅台酒酿造工艺,当是“贵天所赐”。三是指茅台酒超凡脱俗的品质及其酿造工艺仍存在许多不为人知的科学奥秘,国酒人矢志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不断探索,亦为“敬天所赐”。四是指国酒茅台崇尚中华民族传统“和合”理念,将“内建人和,外构和谐”视为做强、做大、做久、做美的必由之路,方能“厚德致远”。
通常,人们较多地是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理解“厚德载物”的内涵,譬如,引之以阐明道德力量对于成就人生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培养个人的优良道德,倡导各行各业遵守职业道德等等;却少见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去思考一个涉及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命题:对于自然界,人类也需要“守道”、“养德”——守遵循自然法则的科学发展之“道”,养尊重自然和爱护自然的生态文明之“德”。
用中国哲学的语境来表述这个意思,即: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能够凭藉文化创造,成为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目的“德性主体”,但人不是以控制自然、征服自然为目的“知性主体”。通俗地说,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一切资源和条件,人类就必须承担起保护自然界的义务和责任。这不仅仅是一个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方式和生命价值的问题,当然也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活力来源的问题。
人的道德修养,常在点滴之间,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是,如果讲“厚德载物”,不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德”,而总局限于点滴之德,也只能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同样,国酒人讲“厚德致远”,诚然包含着向社会奉献高质量的茅台酒,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以及恪守“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等丰富内容。但根本而言,更在于国酒人一直在理性地、自觉地寻求人与自然、企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恰当位置,在致力培养一种超越其他伦理道德层面的“大智”、“大德”。对于一家追求基业长青的企业来说,这不能说不是关乎智慧力和道德力的考验。
这些年,国酒茅台在科学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做了许多有益工作,付出了很大代价。
譬如,茅台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围绕严格控制主要环境污染源、绿化厂区及周边环境、坚持清洁生产、实现生产达标排放、重点保护赤水河中下游及茅台镇核心区域的生态环境等目标,确立了企业环境保护战略。其中一大举措,就是计划投资13亿元构建“茅台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区”。在节能减排方面,通过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和实施技术改造,自2006年以来,茅台已取得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4%的良好成效。
毋庸讳言,时下,一些地方、一些企业、一些人依然存在着过度依赖或过度消耗环境资源的思维与行为倾向。有的酒业行外人,因看好茅台镇这片“风水宝地”,便一掷亿金,跨行跨业,千里插足来做酒;而地方政府的某些决策者为谋求一时“经济增长”,无视或忽略茅台镇环境资源客观存在的“自然阀值”(即可供开发利用的环境承载力),为之大开“绿灯”。此种非理性规模扩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特别是对茅台河谷原有微生物生态圈的干扰,将可能给这块中国白酒独一无二的酱香环境造成某种“资源性透支”的潜在风险。
和谐发展、文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国酒茅台追求“天贵人和,厚德致远”,就是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摒弃环境和资源难以承受的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来换取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代之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内涵式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保证“国酒永恒”、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具体讲,茅台要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关注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建设和谐企业;通过关注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构建人人各得其所、各尽所能的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通过关注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宏观控制与微观放开、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观念,营造企业与社会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最终,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直面经济全球化,每个企业都在试图为自己描绘一条“长生”的生命曲线。当企业家们为此不懈努力之时,是否应该进一步敦促自己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冷静思考,思考在现实与未来之间如何更好地摆正人与自然、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或许,这正是国酒茅台“天贵人和,厚德致远”的核心价值观的启示所在。
下期请看国酒茅台文化理念解析笔记(9)·构建优势 创造需求;(10)·务本兴业 持续成长
将国酒茅台与“天贵人和,厚德致远”联系在一起,含义非常清楚:一是指大自然倾情于茅台这片热土,赋予了茅台得天独厚的酿造环境,此系“天赐之贵”。二是指国酒人懂得珍惜和利用大自然赋予自己的环境资源,尊重自然法则,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茅台酒酿造工艺,当是“贵天所赐”。三是指茅台酒超凡脱俗的品质及其酿造工艺仍存在许多不为人知的科学奥秘,国酒人矢志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不断探索,亦为“敬天所赐”。四是指国酒茅台崇尚中华民族传统“和合”理念,将“内建人和,外构和谐”视为做强、做大、做久、做美的必由之路,方能“厚德致远”。
通常,人们较多地是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理解“厚德载物”的内涵,譬如,引之以阐明道德力量对于成就人生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培养个人的优良道德,倡导各行各业遵守职业道德等等;却少见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去思考一个涉及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命题:对于自然界,人类也需要“守道”、“养德”——守遵循自然法则的科学发展之“道”,养尊重自然和爱护自然的生态文明之“德”。
用中国哲学的语境来表述这个意思,即: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能够凭藉文化创造,成为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目的“德性主体”,但人不是以控制自然、征服自然为目的“知性主体”。通俗地说,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一切资源和条件,人类就必须承担起保护自然界的义务和责任。这不仅仅是一个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方式和生命价值的问题,当然也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活力来源的问题。
人的道德修养,常在点滴之间,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是,如果讲“厚德载物”,不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德”,而总局限于点滴之德,也只能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同样,国酒人讲“厚德致远”,诚然包含着向社会奉献高质量的茅台酒,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以及恪守“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等丰富内容。但根本而言,更在于国酒人一直在理性地、自觉地寻求人与自然、企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恰当位置,在致力培养一种超越其他伦理道德层面的“大智”、“大德”。对于一家追求基业长青的企业来说,这不能说不是关乎智慧力和道德力的考验。
这些年,国酒茅台在科学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做了许多有益工作,付出了很大代价。
譬如,茅台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围绕严格控制主要环境污染源、绿化厂区及周边环境、坚持清洁生产、实现生产达标排放、重点保护赤水河中下游及茅台镇核心区域的生态环境等目标,确立了企业环境保护战略。其中一大举措,就是计划投资13亿元构建“茅台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区”。在节能减排方面,通过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和实施技术改造,自2006年以来,茅台已取得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4%的良好成效。
毋庸讳言,时下,一些地方、一些企业、一些人依然存在着过度依赖或过度消耗环境资源的思维与行为倾向。有的酒业行外人,因看好茅台镇这片“风水宝地”,便一掷亿金,跨行跨业,千里插足来做酒;而地方政府的某些决策者为谋求一时“经济增长”,无视或忽略茅台镇环境资源客观存在的“自然阀值”(即可供开发利用的环境承载力),为之大开“绿灯”。此种非理性规模扩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特别是对茅台河谷原有微生物生态圈的干扰,将可能给这块中国白酒独一无二的酱香环境造成某种“资源性透支”的潜在风险。
和谐发展、文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国酒茅台追求“天贵人和,厚德致远”,就是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摒弃环境和资源难以承受的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来换取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代之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内涵式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保证“国酒永恒”、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具体讲,茅台要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关注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建设和谐企业;通过关注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构建人人各得其所、各尽所能的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通过关注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宏观控制与微观放开、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观念,营造企业与社会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最终,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直面经济全球化,每个企业都在试图为自己描绘一条“长生”的生命曲线。当企业家们为此不懈努力之时,是否应该进一步敦促自己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冷静思考,思考在现实与未来之间如何更好地摆正人与自然、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或许,这正是国酒茅台“天贵人和,厚德致远”的核心价值观的启示所在。
下期请看国酒茅台文化理念解析笔记(9)·构建优势 创造需求;(10)·务本兴业 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