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市场需求才是湘酒振兴的正途
在湘酒的版图上,一直不乏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1989年,湖南武陵酒荣登17大名酒之列,德山大曲、白沙液、浏阳河小曲获国家银质奖,湘泉、开口笑、神禹酒等是白酒业中的佼佼者;2000年,酒鬼酒商标荣获“驰名商标”,堪称湘酒的一块招牌。金六福、浏阳河、 龙行天下等发展势头也十分迅猛。在业内,湘酒板块被列为全国八大白酒板块之一。湘酒坚持传统的酿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工艺,酒色清冽、口感醇和。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曾经在中国白酒行业风光一时的湘酒军团,似乎成了一个连家门口市场也守不住的“孱弱之师”。这些年,在白酒战场征战杀伐的硝烟中,罕见湘酒攻城略地的身影。不仅如此,甚至连湖南本土市场也几乎被竞争对手吞下了大半。
近年来,湘酒马不停蹄地开展资产重组,揭开了湘酒复兴的序幕。
敢为人先 大放异彩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这是湖湘文化的深刻内涵。“敢为人先”更是湖南人的秉性传统,并由此演变成一种拼搏和开创精神。
20世纪90年代湘酒的辉煌,也同样离不开“敢为人先”的拼搏和开创精神。
酒鬼酒:首创文化酒和超高端品牌
蕴涵着湘西神秘风情与洞藏文化的酒鬼酒于1985年创立品牌,运用名酒营销、文化营销与名人推广“三位一体”的模式,成功切入了高端市场。1988年,全国兴起抢购潮,各种档次的酒品不愁卖不出去。
酒鬼酒公司却以远见卓识从传统经营的惯性中冲杀出来,率先祭出“白酒文化营销”的大旗;1993年,酒鬼酒突破常规,确立了“以文化为切入点,做好高档产品营销”的战略思想,将市场零售价调控到300元/瓶以上,以极大的信心和热情展开迅猛的营销攻势,以高于茅台、五粮液、剑南春三大高档酒品牌的价格跻身高端白酒行列,在中国白酒界刮起一股酒鬼酒文化营销旋风,被业内认为“开创了酒类文化营销之先河”。
酒鬼酒迅速崛起,以新锐的产品定位和品牌形象,一举冲破当时高端白酒的文化氛围,晋升为高档白酒知名品牌。1997年,酒鬼酒进军资本市场,成为湖南省酒类首家上市公司。不过短短几年时间,酒鬼酒高举文化酒大旗——“借山水胸怀 做惊世美酒”,一跃成为中国白酒响当当的品牌。1999年,酒鬼酒取得了名列全国白酒行业利税第三的佳绩。
自20世纪80年代横空出世以来,酒鬼酒携楚风之余韵,凭独特之名,异美之形,承土家、苗家千年之艺,其独特的香型、独特的瓶型和独特的营销战略,无不获得了社会各界消费者的赞赏和厚爱,一度成就了酒鬼酒公司的辉煌业绩。
2007年, 酒鬼酒公司完成重组和改制工作,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子公司中皇有限公司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酒鬼酒公司先后经历了“2007资源整合年”、“2008品牌提升年”、“2009质量管理年”、“2010销售服务年”的埋头苦干,3年来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和上交税收均实现了大幅增长。2010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浏阳河:创新演绎“贴牌加工”
浏阳河酒前身浏阳市酒厂始建于1956年,原属国营企业。
1998年酒厂改制后,被湖南中商集团买断了“浏阳河”商标,开创白酒生产企业运用“贴牌加工”的先河。
与“五粮液”进行合作生产产品,而浏阳河把精力放在市场营销上,历经11年的励精图治,在白酒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浏阳河酒在中国白酒市场构建起强大的品牌张力,衍生了“浏阳河”、“金世纪”、“红太阳”、“喜洋洋”、“万事兴”等八大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步步攀升,产销量稳步增长,成为行销全国、引领时尚的“驰名商标”,公司无形资产达到了100亿元。
在2010年济南全国秋季糖酒会上,酒鬼酒的展位前吸引了众多客商。
风骚逝去 衰落沉沦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黔酒、皖酒、苏酒、鄂酒在不断强化攻势,湘酒却在“节节败退”。
20世纪90年代,湖南的白酒产量居全国前10位,2008年却排到了第16位,在本地市场还没达到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公务用酒、商务用酒等高端酒市场,大多被四川、贵州等地的酒所占据。2000年,湖南省乡镇及乡镇以上酒类生产企业有24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有63家,全省共生产白酒26万千升。26万千升,这个数字相当于全国同期白酒产量640万千升的4%;而当时,山东省白酒产量达到了91万千升。
那时,大部分曾经响当当的酒类名牌市场份额却渐渐萎缩,基本无力跨出湖南省界,即使湖南省内市场,湘酒也丢掉了大半江山。
湘酒衰落 原因何在?
虽然一些客观原因造成了湘酒的衰落,但根本症结在于企业自身。
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改变思想误区。
湘酒普遍流行重产量、轻营销的观念,很多企业认为只要酒质好,就天然地存在市场,对品牌宣传等重视程度不够。因而,造成大量美酒在仓库里无人问津,最终却以低价销售,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潭。湘酒并不缺好酒,但市场宣传做得不好。从某种程度上说,湘酒并不是被市场抛弃,而是没有努力争取本该拥有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