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的企业社会责任主管,刘念宁的价值
浸淫于IT行业的近20年中,刘念宁做过市场,也做过销售,对IT产业的发展和趋势有着独到的理解,这为她选择合适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甄选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时,刘念宁会非常巧妙地将EMC的全球战略和自身特色融入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项目就是这种独特眼光的产物。
实际上,刘念宁的成长经历也是旁人无法拷贝的一种“核心竞争力”。出生于台湾的刘念宁在香港求学,又在美国工作多年,这使她在与各跨国公司的交流沟通方面游刃有余。比如,美国人有时很难理解中国人的一些行为逻辑,当这种不和谐因素出现在EMC与中国NGO等部门的合作中时,刘念宁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总部沟通,用美国人能理解的方式解释清楚,以便得到总部的更大支持。
通过多年的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经验,刘念宁对自己的岗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她认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显然是一个必须解决的新课题,而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找到合适的人来执行。
如今,很多跨国企业也在改变原来的做法,企业社会责任负责人不再一律由总部派遣,而是改由本地CSR经理人来担当。对于这些本土CSR经理人来说,本土优势固然是其最大资本,但除此之外,还需具备一些其他的素质与能力。
首先是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要能够与企业各个部门甚至总部很好地交流沟通,以便调动更多企业资源,得到总部更多支持。同时,还要能够得到总部的更多授权,以便行使更多权限;最后,中国本土公益慈善行业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也不可或缺,包括如何选择本土合作伙伴、如何与政府合作、对中国相关规章制度的了解等。
由此可见,很多外资企业已经把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当作一种必须承担的义务,并将之融入其全球运营战略,在此同时,努力发挥其在中国拓展业务和树立品牌的积极影响,深耕细耘于中国市场。这对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无疑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对于很多中国大企业来说,国际化是一个最大挑战,包括如何利用企业社会责任全球战略以持续拓展全球业务,如何建设好企业社会责任决策流程,如何选择合适的人来承担并执行社会责任项目,在此方面,EMC显然作出了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