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始于2004年、2005年的中国内地的选秀节目,因为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的出现,各大电视台纷纷看好“选秀”市场。
2006年、2007年,中国内地的选秀节目达到最疯狂的时候,荧屏上各类型的选秀节目多达十余档。从选拔草根歌手的“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等,到明星PK的“舞林大会”、“舞动奇迹”、“名声大震”等,再到为挑选演员而举办的“红楼梦中人”等,各种选秀节目让观众眼花缭乱。
但观众和专家们也发现,“跟风”、“恶意炒作”、“庸俗”,几乎成了刻意制造偶像的选秀节目三宗罪。广电总局也从2007年开始不断出台严控措施,2008年开始,受相关政策的影响、选秀节目本身新鲜度的缺失,全国选秀节目热潮逐渐回落。
尽管各大电视台想尽点子与噱头,扩大宣传力度,可是收视低迷依然是传统选秀节目无法逃避的一个现实。选秀王牌湖南卫视的“超级”“快乐”系列,从巅峰时期的2005年“超女”8%~10%的收视率,到2010年“快男”10进8收视率0.83%,收视率下降近九成。去年,全国内地举办选秀节目的仅有4家。
观众的口味的变化,让选秀节目生态在“七年之痒”后,开始了新的转型。厌倦了传统的“型男型女”唱歌选秀比赛,观众人气聚拢向更平民化的选秀,比如山寨自“英国达人”的“中国达人秀”,其核心元素就是将视角对准了最最普通的中国老百姓,变成了民间才艺大比拼,当然也就超出了普通“歌唱比赛”的范畴。
虽然选手们与“型男靓女”毫不搭界,然而这又恰恰成了“中国达人秀”吸引人的原因:真实而没有距离感。达人秀总导演金磊曾表示:“唱片业的不景气,让以刻意制造偶像为目的选秀节目失去进步的原动力。”而恰恰是走“平民选秀”路线的节目,能让人们得到快乐,并在不经意间,发现普通人甚至其貌不扬的天籁之音,苏珊大妈就是一个例子。
47岁的苏珊·博伊尔原本是一位其貌不扬的单身小镇农妇,在英国选秀节目《英国达人》中动情地演唱了一曲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我曾有梦》,以压倒性的优势征服了观众和评委。她的比赛视频快速传遍世界,点击量火速冲破1亿次——甚至超过了奥巴马的就职典礼。
“选秀节目的优胜劣汰,推陈出新对于冠名企业来说也是好事。”营销专家林岳表示,选秀节目太多,档次不够高,庸俗化对冠名企业来说也是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