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方便面该如何创新?

第一营销网 2012-04-28 10:15 营销管理
方便面该如何创新? 不能让方便面这个行业太累了。 方便面是一个年轻的行业,我们应该感谢这个行业给生活

方便面该如何创新?

不能让方便面这个行业太累了。

方便面是一个年轻的行业,我们应该感谢这个行业给生活带来的巨大方便。而实际上,太多的非议诽谤,太多的恶性竞争,太多的无端指责,都令这个年轻的行业疲惫不堪。这其中,有消费者教育工作的缺失,但也有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前段时间,甚至有人断言:方便面企业,或者等死,或者创新。这似乎一下子把方便面企业推到了生死边缘。于是,很多不愿意等死的企业开始创新。

但是,真正的创新是什么?

方便面本身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所有围绕“伟大发明”的创新,都应该是在此基础上的升级、升位。如果仅仅围绕“伟大发明”做一些“多媒体”的动作,如果“多媒体”动作做得太多、太杂、太重,一定会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甚至会为所谓的创新付出巨大的代价。

举个例子。前两年“今麦郎”的直面创新,看似是创新,实质就是一项制面技术。经过多年的教育,消费者心智中已经形成“方便面是弯的”的认知,这样推直面就成了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就好比整个中国人都把正月初一作为传统的春节,而你非把正月十五当作春节去过,销售情况可想而知。你如果颠覆不了传统,一定会被传统所颠覆。今麦郎直面的悲剧,其实就是“创新”惹的祸。

那么,方便面行业究竟该如何创新呢?

 

“真”的一定胜过“虚”的

 

“真”,真正地做方便面事业,一心一意要将方便面企业做大做强,做好生产,做好营销,即便这个行业的毛利率很低;“虚”,挂羊头卖狗肉,打着方便面事业的旗号来虚的。

来看富士康的案例。在企业累积了一定资金之后,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是去赚快钱还是去做实业?当年,郭台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但他最终放弃了预涨数倍的土地买卖机会,选择扎扎实实做实业。投资建厂,引进新设备,培训员工,和员工一起研究生产工艺和流程,最终成就富士康帝国。郭台铭曾经说过,“如果我的员工学会了挣快钱,那么他们再也不会甘于挣慢钱了。”

三太子、中旺面馆是行业的悲剧,五谷道场的现状则是行业的悲哀。

当三太子真正去做方便面实业时,成就了“一碗香”的辉煌,但当三太子实业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做方便面上时,虚脱的三太子破产了;当中旺集团真正去做方便面时,成就了“中旺面馆”的辉煌,但当中旺集团开始投机取巧时,虚脱的中旺倒下了。

当年,市场见证了“五谷道场”的风声水起。而现在,虽然“五谷道场”转嫁中粮,似乎已华丽转身,但企业本身突显出来的问题仍然很多。据笔者了解,“五谷道场”的营销团队很有些恃才傲物,一天的出差补助是民企的几倍之多,享受着民企未有的福利待遇,即使这样,团队内部却是怨声载道、嘘声一片。而客户在市场上基本看不到他们的身影,服务更是谈不上。

在这种玩虚的品牌面前,创新显得一文不值。

 
“实在”的一定胜过“概念”的

有人喜欢“概念”,拿到一个就当成了宝。其实一些不安全的概念,如果不谨慎,很可能会引火烧身。与其对消费者玩“概念”,不如对消费者玩些“实在”的。

    中国老百姓很实诚,讲究的就是实惠、实在、实际。现在很多方便面的“小”蔬菜包只是点缀,一碗面能看到绿色的菜叶,但真正去吃时,都吸附到了碗边,可观不可吃。其实,如果实在太小,还不如不要,把这些成本直接放到口味提升上,不是对消费者更负责吗?

    中国老百姓吃面,肯定要吃菜,大菜包一定会胜过小菜包。目前行业中在这上面做文章的企业很多。作为对消费者的回馈,这种做法非常值得肯定。例如今麦郎的麻辣香锅面,把菜包提至了5克左右,味之家的麻辣烫牛肉面更是把菜包提到了15克左右,创造了方便面行业的先河。从这个层面上讲,方便面行业已经开始由“好吃看不见”向“好吃看得见”逐渐过渡,这是整个行业的进步。

再讲一个案例。方便面行业对“弹面”的概念一度津津乐道,其实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自己家的手擀面会很弹吗?真正的好面应该柔性很好,而不是很弹。如果面条像皮筋一样弹,还是面吗?除非改变面条的内在结构,但如果改变了面条的内在结构,会不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所以我说“弹面”概念的提出很奇,但也很怪。它或许可以赢得知名度,但未必赢得美誉度;或许可以占位,但未必形成格局;或许可以用一时,但不可用一世。

其实,行业所倡导的“弹面”是由“弹面改良剂”所为,现在如果谁还去玩“弹面”概念,一定是玩火自焚。食品安全大于天,所有的创新都应该是以食品安全为前提的。

 

“经典”的一定胜过“流行”的

唯有经典,才能不衰。所有跟随经典的东西,都只能称之为流行。而流行,是很容易被淘汰的。只有成为经典,才能获得行业的发言权,也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康师傅是方便面行业的风向标。康师傅的红烧牛肉口味,经过多年的推广与教育最终成为经典。此后只要提到红烧牛肉口味,必定是康师傅的;其他品牌,即使你自认为比此经典口味还要经典,消费者也不买你的账。

同样的,统一依靠老坛酸菜这款大单品成功坐上方便面第二把交椅,也是占据了“经典”的天时地利。现在消费者只要想到老坛酸菜,统一必定成为首选,其他人你就是喊破了天,也只能跟随这款经典,最多成为流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统一老坛酸菜口味袋面一箱市场价为53元,而白象同一款产品只能卖到35元。这就是经典与流行的区别。

现在反观整个行业,有多少企业在铸造自己的经典?更多的品牌只是一味地追求流行。更可笑的是,有一年赵本山《不差钱》的小品中有“苏格兰打卤面”一说,个别企业就开始提案“苏格兰打卤面”产品,纯属追风行为,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湿”的一定胜过“干”的

方便面应该感谢酸菜。

自2010年以来,真正让行业受启发的当属沉寂了八年的统一方便面,其推出的“老坛酸菜牛肉面”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真正成为方便面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传统的方便面蔬菜包,均为脱水蔬菜,其实质就是蔬菜的标本,营养尽失,风味尽失,口感尽失。而“老坛酸菜包”以“湿”菜包的形象跳出了干菜包的局限。

“湿”的背后是什么?是新鲜,是营养。这些一下子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笔者认为,老坛酸菜牛肉面的真正魅力正在于此。老坛酸菜口味现在有多火,想必也不用我多费口舌。

在“湿菜包”上做得非常成功的还有韩国农心,其“辣白菜”系列在一级市场有数量很大的一群固定消费者,相信大部分的消费者都是冲着那包湿的“辣白菜”去的。

笔者认为,整个方便面行业,都应该感谢“酸菜”,正是这个“湿”菜令整个行业生机盎然。同样的,我们可以发散思维,可以用“榨菜包”、“雪菜包”、“酸豆角包”、“芥菜包”等等的“湿”菜包去丰富方便面行业的内容。

“管理积累”的一定胜过“管理随意”的

管理出效益,这是企业管理永远不变的法则。

在方便面行业中,有一些管理随意的、朝令夕改的企业,曾经闹过很多笑话。有的一年能够聘请十任销售总监,有的则一年换一个总经理。这种随意甚至任性的行为,是企业领导层非常不成熟的表现,同时也必定会导致企业走很多弯路,对企业的成长非常不利。

内功修炼永远是成功的基因,不练内功,缘何成功?企业要谋求发展,要有长远的规划,要长期的积累,任何一个品牌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是一个大摊子,如果没有整体而长远的规划,只是随意性的管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的企业是最没有希望的。

笔者比较欣赏的是白象和统一目前的管理。

白象的产供销管理、KPI指标管理能够清晰地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没有系统的管理,白象的大骨品类怎么能够会脱颖而出?白象之所以能够形成自我保护、自我超越的发展能力一定是得益于管理的持续积累。

反观统一,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老坛酸菜所创造的奇迹上时,我们更应该去深思奇迹背后的管理模式。统一的老坛酸菜2003年就已经上市了,为什么到2009年才开始爆发?这其中的管理模式肯定是有变化的。笔者常在市场一线,对这一点非常清楚。以前统一的业务员是不会带领客户做标准动作的,他们往往好大喜功,喜欢夸夸其谈,并且目标不明确,只会用费用换销量。而再看现在的统一销售团队,目标坚定,脚踏实地,斗志昂扬。

企业的成长,就是市场的成长;市场的成长,就是管理的积累。厚积薄发,既是道理,又是智慧。这个道理很容易懂,但智慧却很少被充分利用。

 

“正气”的一定胜过“邪气”的

 

充满着正气的企业,就会充满着信任;充满着信任的企业,就会充满着快乐;充满着快乐的企业,就会制造成快乐的产品;充满着快乐的产品,就会赢得想要的市场。

充满着邪气的企业,就会充满着猜疑;充满着猜疑的企业,就会充满着压抑;充满着压抑的企业,就会制造出愤怒的产品;充满着愤怒的产品,就会失掉原有的市场。

在方便面行业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不知是真是假。笔者直言不讳,看客权当一笑。话说白象董事长姚忠良在春节期间,遇到在白象工作的亲戚,在就餐期间,该亲戚对姚总说:“姚总,我们销售上的A领导,得到了客户的很多好处,A领导是有问题的,我给您汇报一下。”姚总毫不犹豫地说道:“你有本事,你也去得客户的好处呀!”这个故事,也在见证着白象品牌的成长。

方便面行业的企业就那么多,每一个企业的风气都在决定着每一个企业的成长。相同的行业,不同的风气;相同的环境,不同的成长。

(空一行)

所谓“大家都在谈论的事情,是流行;大家都在操作的事情,是变化”。你不流行可以,你一定要变化;你不变化可以,但要跟上流行。如果你既跟不上流行,也不去变化,不是等死吗?

有人说,方便面行业再做下去就做死了。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方便面行业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但这一切,都要看你出什么牌,并且要怎么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