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4孝”的孝的道管理智慧
新“24孝”的孝的道管理智慧 “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支持单身父母再婚”……近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发布的“24孝”新标准引发热议。有人表示新标准与时俱进,也有人认为“说易做难”。市社科院专家表示,新版“24孝”行动标准,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旨在鼓励向善向孝,形成爱老、敬老的社会风气。
与旧版相比,新版“24孝”增加了很多与新时代结合的标准,比如为父母建立‘关爱卡’、教父母学会上网、经常为父母拍照、定期带父母做体检等,同时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打开父母的心结等新观念以及更重视对父母的心理关怀。
新标准一经发布便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津城市民也纷纷展开讨论。采访中,白领黄小姐告诉记者:“我从读大学开始已经有近十年时间不在父母身边了,新版的‘24孝’标准条条直击我的内心,指导我更全方位地关爱和孝敬爸妈。”也有市民表示,那些标准看上去很华丽温馨,但实际行动起来也有一定难度。
什么是孝?《尔雅·释训》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为孝”;《说文》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黑格尔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结合上,国家的特征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三联书店版第165页。)孙中山先生在其《三民主义·民主主义》中指出:“《孝经》所言的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目前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的这么完全”。
《孝经》今本仅有1799字,然而这两千字还不到的经典,居然流传了两千多年,且至21世纪仍然不衰不朽。如老子所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此真乃不朽名言。《孝经》如此,《孝经》的历史智慧亦然如此!“孝”是社会伦理的核心,是承担责任的起头,是爱的源泉,是家族和谐生长的根柢。所谓百善孝为先,孝心一开,百善皆开,百福皆开,百慧皆开。孝行生智慧,小孝治家,子孝家兴。孝道生德行,大孝怡国,民孝国兴。孝道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智慧!欢迎进入闻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的经典课程《孝经总裁智慧》,将带您从行孝道起头“修身”,尔后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父母恩深似海,无法计量,无从计算,所以知恩当感恩。每逢父亲节、母亲节有一点表示,以表感恩之情。感恩可用物质、言语、书疑等表达。宋大儒朱熹谈孝,从孝顺父母进而到体贴天地之仁心,大舜曾号泣于昊天。中国文化除讲君恩之外,就是父母恩。百善孝为先,我们岂可不自勉!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几年前,日本的讥刺明星兼导演北野武的母亲去世,他回故乡去奔丧。他一曲不喜欢母亲,因为他的母亲一直不断向这一个儿子要钱,只要他一个月没有寄钱回家,母亲就打电话对他破口大骂,真是所谓的死要钱,而且北野武越是出名,他母亲就会索取越多的钱。
一天,老母亲过逝了,回到老家之后,他照样忍不住的大哭一场,想到他自己一直在外面工作,没有好好供养妈妈,虽然是死要钱的妈妈,他照样觉得亏待自己的母亲。等办完丧事,北野武正要离开家的时候,他的大哥把一个小包袱给了他,说:这是妈妈叫我一定要亲自交给你的。北野武不冷而栗地打开小包袱,看到一本存折与一封疑,存款是用他的名义(北野武)开户的,存款簿里的金额高达数千万日币。
疑中母亲写道:武儿,在这几个儿女当中,我最担忧的就是你,你从小就不喜欢念书,又乱花钱,对朋侪太慷慨,当你说要去东京打拼时,我就很担心你会变成一个落魄的穷光蛋,因此我每一个月,就从不间断地跟你要钱寄回家,一方面可以刺激你去赚更多的钱,另一方面也为了替你储蓄;你给我的钱,我一毛都没有花,你大哥一家人都把我养得好好的,你的钱就是你的钱,目前就拿去好好利用吧!看完了疑,北野武哭倒在地上,久久站不起来......
世界上许许多多工具,当我们年轻时往往不怎么懂得;然而,真正懂得的时候,却又往往不再年轻。星转斗移、花开花落……给我们留下的只是无边的惆怅与遗憾……世界上许许多多东西,当我们正拥有她的时候,幸许并不多么珍惜,然而,当我们真正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又往往不再拥有。岁月荏苒、逝者如斯……给我们留下的只是漫漫的怀念与哀思……“树欲静而风不至,子欲养兮父不待”!尊敬的读者啊,这是启迪心灵的一把金钥匙啊。请牢牢攥在手中!
在中国历史上,曾参的思想价值有两次被发现:第一次是在汉代,《孝经》以孝治天下的思路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认同,汉家将这一思想运用到治国之中,汉代皇帝谥号前都要加一“孝”字,诸如孝惠、孝文、孝景、孝武等等。第二次是在宋代,宋儒在孔门七十子中独推曾参,认为曾参继承了孔子的道统,他们将《礼记》中的《大学》断为曾参的作品,并认为子思述曾参之旨而作《中庸》,由此开列出“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道统体系,以《论语》(孔子)、《大学》(曾子)、《中庸》(子思)、《孟子》(孟子)为“四书”。近现代以来的新儒家接着宋明理学讲,曾参学说继续得到足够的正视。结合自己的思虑,孔子总结出了管理的基本原则:孝的原则。
孝照样员工忠诚的源头:《孝经》——孔老夫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唐玄宗亲自注解《孝经》,曾国藩把《孝经》下发到每一位士兵的手里,用《孝经》的思想做企业管理......孔子将孝道进行了理论化、系统化、模式化的建构,并将其内部分析为五层,即是“五孝”,而其中最高层次的便是天子之孝。
孔子起首从论说天子的行孝:一是天子应该行孝道,并由这种孝道推广出去,教化开来,形成一种博爱与广敬。二是由自己的博爱与广敬,教化感化他人,而变化为普遍的社会的博爱与广敬。三是着重揭示高势位的行孝对下面的影响是巨大的,效果是不可低估的。今天人们早已经没有了那一套陈腐的天子、诸侯、卿大夫等的分别了。但是孔子的智慧仍然能启示我们,社会上层的道德倡导与修养对下面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个地方是这样,一个企业也是这样,一个单位也还是这样。因此道德倡导与修养,不但有一个从我做起的问题,还有一个从高层做起、从上层做起的问题。
《孝经》,是孝道的理论总结,又是古代“五经”之总纲、“六艺”之根柢。明代的黄道周说:“《孝经》者,道德之渊源,治化之纲也。六经之本,皆出于《孝经》,而大、小戴《礼》,皆为《孝经》义疏。”论国学智慧,则孝道不能不讲,《孝经》不能不读。因为此中的智慧不是肤浅而是太深,义理不是迂腐而是太重,层积不是薄陋而是太厚,作用不是轻微而是太大,现代智慧不当置若罔闻而是太亟须转换。
一个“孝”字,上面一个老字头,下面一个子字底,中国六书里面,这个字是会意,当我们看到这个字能体会这个字的意思。这个字代表什么?老一代和子一代合成一体,这就是孝。如果是中央有代沟,把老一代和子一代分隔了,这就不成为孝。古人云“忠臣必出自孝子之门”,《孝经》虽篇幅简短,然字字珠玑,旨趣深远,义理宏深,而圣德无出其右,明王以其治则天下和平.以孝治身、治家、治国、平天下,则宇清、国安、家和、人乐。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孝亲敬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与核心。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以“率见昭考,以孝以享”论述了孝文化的最初意义:人们在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不断斗争中,为祈求平安而进行的一种尊祖敬宗的祭祀活动。回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关于“孝”的典故便可疑手拈来。汉文帝为母亲尝汤药、仲由百里负米侍奉双亲的“二十四孝”故事至今仍被广为传诵。
尽管时代变迁,不管是老“24孝”还是新“24孝”,“孝”作为一种朴素的情感,始终都在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成为支配人们行动的准则和评判一个人德行的基本标准。在社会高速,人际变得越来越复杂棘手的当下,传统“孝”文化又面临着“转型”:由“小孝立家”到“大孝社会”,这种由小到大,由爱家推而广之去爱社会、国家的转变,更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良好的社会氛围,让人与人之间多些和谐与温情。任何一个有名的英雄都是一个孝子,英雄行为的产生很多情况都是因为爱家、爱国的思想和情结在发生着作用,而“孝”是其根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