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谁种地呢
未来中国谁种地呢
前不久,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政策研究室、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农业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京召开座谈会,专门研究将来“谁来种地”问题,足见中央对“三农”未来发展的重视与关注程度之高。
我国人均耕地资源相对较少,“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是一个事关国家大局的战略问题,这是社会的共识。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其实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要讨论“谁来种地”?
在讨论“谁来种地”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当下的农业、农村与农民现状。
农业效益偏低,土地撂荒日益严重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它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农村经济发展,也关系着农民的生产与生活。
随着农村社会保障缺失背景下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土地保障与地方利益的抗衡,土地保障功能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等,再结合当前农村种粮成本大、土地流转困难、农民工外流、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收益日益低下等诸多因素,就加速了土地撂荒的进程。
造成土地撂荒深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城市有稳定工作的离农者对土地经营的积极性大大下降。即使这些人有一定的投资能力,也会将投资重点转向非农产业,对他们而言,农村土地仅是他们抵御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其次,目前农村土地流转还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市场中介服务,导致土地流转成本过高或根本无法转出,从而使许多进城务工农民减少了对农业土地生产的投入,甚至放弃而造成撂荒土地。最后,“现代农民”缺乏对土地的特殊情感,对土地的依恋几乎为零。故此,土地撂荒势必成为必然。
诚然,低效率的土地利用或者撂荒,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国家粮食安全等发展有很大的隐患。
城镇化速度加快,“五鬼”闹乡村日益严重
据统计,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27%。与此同时,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青壮年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以及农业收入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重,都降到了50%以下。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达2.46亿人,而且每年还在以900万~1000万的速度增加。但务农农民,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数量却急剧减少。据2010年不完全统计,50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员已经达到40%,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到70%以上。自2006年以来平均每年以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时,农业劳动力中50岁以上者所占比重将超过50%。
当下流行说留守农村的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还有一种说法是三支队伍进城,“五鬼”闹乡村。即农村有资金的人、有知识的人和有姿色的人都进城了,留在农村的几乎是老人、小孩、懒汉、大龄单身汉与丑女人。
这样的“386199”和“五鬼”,成了国民素质的“洼地”与“短板”,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难以利用、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
集约化程度低,现代农业推进缓慢
撇开“土地抛荒”、“386199” 及“五鬼”之说,现代农业的发展还要彻底摆脱“单打一”和“一户一小块土地”的落后生产方式。
众所周知,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焕发出农民的极大生产热情,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农村出现勃勃生机的景象,农民开始日益富裕。
但时至今日,包产到户这种生产模式的潜力几乎挖掘殆尽,并且出现了时代局限性。就现实而言,一户一小块责任田的农村生产方式并不能让农民发家致富,农民一家数口耗在“一亩三分地里”,也刨不出金子和银子。另外,农民“单打一”和“一户一小块土地”的落后生产方式也无法奢谈什么农业生产技术的集约化和农业劳动的集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