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寒冬下看川酒如何带领行业突围?
每一个行业都孕育着产业高地,正如白酒之于四川。
当产业处于黄金期时,高地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业界跟风模仿,一如过去10年之白酒“黄金10年”;而当产业处于逆境时,高地则被视作行业的“拯救者”,一如本世纪初之白酒寒冬,亦如时下之白酒变局。
世界白酒看中国,中国白酒看四川,这是川酒的荣耀也是承诺。不过,当人们已习惯了顺着看这句话时,何不来一次逆着瞧,也许换一种角度,更能接近事物的本质。越是艰难险阻,越能锻造真金。当白酒业正处于各种负面影响的风口浪尖时,作为高地的川酒如何应对?如何带领行业突围?为探寻答案,本报记者特走进川酒主产区,还原最真实的川酒发展状态。
5月23日,作为泸州“小巨人”企业的国粹酒业迎来两批客人,一批是由省经信委和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联合开展的全省白酒行业运行发展专题调研组,一批是由省质监系统组织的白酒 “行业规范 质量提升”督导组。他们一方是为产业问诊,一方是为质量提升,两大主管部门的密集行动,传递出政府对川酒产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这令处于行业低谷期的川酒企业倍感鼓舞。
在上述两大部门系统全面问诊川酒产业和安全的同时,记者还获悉,省食品安全办、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等与白酒产业相关的主管部门都正在根据自身的职责定位,在产业引导、质量提升、打假保名、规范市场等方面密集出台举措,作为川酒主产区的泸州、宜宾、邛崃等地政府也正通过政策引导,促进白酒产业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本报记者 周伟
安全第一 川酒打出质量提升“组合拳”
5月17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四川省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首次将开展白酒行业专项整治单独列为今年我省8项专项治理整顿行动之一,要求开展“行业规范、质量提升”专项治理行动,规范白酒企业安全生产,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虚假标注、制假售假等行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白酒风险监控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白酒产业发展水平。
而在此前,由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印发的《四川省2013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实施方案》指出,要督导川酒企业通过设备改进、技术攻关等措施,做好工艺改造;全面清理和规范白酒产品标识标注行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白酒风险监控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四川省白酒企业食品安全生产规范》;规范行业管理,着力构建提升白酒质量的长效机制,并在方案中明确列出了各责任部门。
根据全省整体部署和责任划分,日前,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质监局联合出台了《全省白酒生产企业“行业规范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决定于今年5-9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专项行动,旨在实现全省白酒行业资源向大企业集中,生产向园区集中,切实提高质量、提高效益,规范生产行为,防范质量安全风险,促进我省白酒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整治将采取“摸底调研、质量安全检查、严格生产许可、加强政策引导”等4大措施,努力排查白酒行业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质监部门将全面开展质量安全大检查,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虚假标注行为;加大对生产环节白酒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的范围和频次,特别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甲醇、甜味剂、铅等重点指标的监督抽检;同时,质监部门还将继续严格生产许可,对无法保持生产许可条件的企业将依法取缔。
产业引导 多点多极描绘万亿蓝图
在今年省人代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壮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产业大集群,重点发展包括饮料食品在内的7大优势产业,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饮料食品等发展成为万亿元产业集群。而在饮料食品产业构成中,川酒占据着主导地位。目前,恰逢白酒业进入调整期,拿什么支撑我省白酒业快速发展,实现饮料食品万亿元产业集群呢?“整合一切有利于四川白酒产业发展的资源,凝聚一切有利于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建设的力量,破解当前白酒行业发展中的问题。”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对全省的白酒行业调研结束后,将围绕川酒今年需要酒业主管部门、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组织开展的重大活动、重大研究课题、重大技改和技术创新项目,以及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白酒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意见。同时,发改部门将按照总量控制、优化布局、扶优限劣的原则,提供土地、环评、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省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白酒产业作为竞争性较充分的行业,有基础并有条件继续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在经济转型期,围绕全省“工业强省”目标,进一步强化“产业兴省”理念,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构筑提升由“六朵金花”、地方名酒及原酒企业构架成的多点多极产业体系。当前,白酒行业必须适应市场变化进行调整,转变白酒产业发展方式,强化“健康饮酒”理念,酿造老百姓喝得起的好酒,从粗放的外延型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从数量型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以符合社会的要求和公众的企盼。同时,还要加快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加快白酒国际化步伐,继续引领中国白酒走向世界,打造新兴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