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生产大国亟待变身8/5
香蕉生产大国亟待变身出口大国
香蕉是我国产量最大的热带水果,约占我国热带水果总产量的60%。近年来,我国香蕉产业表现出了较强的生产优势和科技优势,但却缺乏出口优势。
香蕉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从规模和产量上看,我国是名副其实的香蕉生产主产国,2008年全国香蕉种植面积505.3万亩,总产量达804.5万吨,我国已成为全球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香蕉生产国。香蕉既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世界四大鲜果之一,近年来全球每年的香蕉产量超过8000万吨,贸易量超过3000万吨。但我国香蕉在国际市场上尚未取得与生产大国相匹配的席位。
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兼香蕉研究中心主任易干军的研究,我国香蕉国际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国际市场占有率上看,1998年—2007年的10年间,除1998年我国香蕉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0.5%外,其他年份均在0.5%以下,且呈明显下降态势。如1998年该数字为0.52%,1999年为0.4%,2000年为0.35%,2005年为0.24%,2006年、2007年均为0.23%。而厄瓜多尔、菲律宾、哥斯达黎加等7国香蕉出口量合计占世界年出口量的2/3以上。
从贸易竞争力上看,我国香蕉贸易属净进口国,且进口量呈连年递增趋势。据统计,2008年我国香蕉进口36.2万吨,是出口量的24倍,进口量约占我国香蕉产量的4.5%。香蕉既是我国产量最大的热带水果,也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热带水果,其进口量的91%来自东盟,还有少量来自厄瓜多尔等国家。贸易竞争力与各主要香蕉出口国之间的差距悬殊。
从香蕉的显示性比较优势(RCA)看,我国香蕉的RCA指数过低。香蕉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香蕉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比重之间的比率,根据这一指标可以判断香蕉在国家贸易中的相对比较优势,反映其国际竞争力水平。根据研究,从1998年—2007年,我国香蕉的这一指标从0.13降为0.03,表现了明显的竞争劣势。而其他国家的这一指标均在4.6以上,显示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从香蕉出口价格上看,比利时的出口价格最高,2000年以后一直保持在1000美元/吨,菲律宾和危地马拉的出口价格优势最为明显,绝大多数年份保持在170-220美元/吨,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等国则集中在200-300美元/吨。我国香蕉的出口价格一般维持在460-600美元/吨,价格波动较大,与其他主要香蕉出口国相比,价格处于高位。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香蕉的品质,大力发展深加工,以提升出口香蕉的单位价值。
如何提高我国香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广西南宁市水果生产技术指导站副站长郑文武认为,要从品牌建设上寻求突破。以广西为例,该区是近几年全国香蕉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香蕉面积已超过100万亩,居全国第二位,但全区没有一个全国香蕉知名品牌,甚至没有一个全区知名品牌,与占全国香蕉产量1/4强的香蕉主产省区的地位极不相称。要增强商品意识,强化品牌效应。不仅要积极树品牌、创名牌,还要积极引导农民提高果品质量、品牌包装意识,引导主产区产销组织形成产业联合体,培植全国性大品牌,为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打好基础,从而提高我国香蕉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香蕉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陈新建认为,发展我国热带水果产业,要细分市场,开展市场调研,制定不同的市场策略,提高营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果营销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相比跨国性水果企业,国内水果生产者不注意品牌培育,忽视市场细分,缺乏主动性营销。忽视市场研究的结果,往往是一次次的亏损。还要加大科技投入,对品种选育、采后处理、保鲜贮藏等技术环节加大攻关力度,以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赢得更多市场。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东盟国家热带水果生产条件好的比较优势,投资东盟国家的水果产业。加大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热带水果种植、深加工、保鲜、物流等与国际市场快速接轨,加快我国香蕉等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