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餐桌上的蔬菜是安全的吗?

食品产业网 2010-09-28 14:49 蔬菜水果
蔬菜安全的底气从哪里来-食品产业网




  本报“药白菜”的报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尽管有关部门在消息刊出后迅速做出反应,认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大白菜包心剂、营养剂等均为叶面肥料,是由氮、磷、钾三种主要元素和铁、镁、锌、铜、硼、锰、钼等微量元素,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组成。这些物质均为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成分,在规范的用量范围内对作物、土地、人畜均无毒害和污染,也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但是,我们依然有些轻松不起来。这种不轻松,不在于我们是否信任有关部门的解释,而是在食品安全整体形势异常严峻,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情况下,作为消费者和”以食为天“的小民,我们该怎样说服自己去相信我们餐桌上的蔬菜是安全的?

  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我们不能怀疑有人在居心不良地透支我们的生命,暗算我们的健康,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是如何垮下来的,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发生的毒大米、苏丹红等恶性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刺激的结果。而笔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百度搜索中键入“有毒蔬菜”几个字,用时仅0.093秒,获得相关网页11,000,000篇,其中《凤凰周刊》于今年6月5日出版的一期杂志专门做了《大陆农药蔬菜危局》的专题,其中重点提到了由东北师范大学完成的名为《长春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分析》的报告,报告的时间跨度是2000年至2004年,依据4年的检测记录,韭菜农残超标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是名符其实的“毒菜”。几年过去了,我们不知道如今出现在长春市场上的韭菜是否最终消毒成功,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与以往相比,农户在使用农药和化肥的规模上已经远远超过前几年。同时该周刊引用一位植保人员的话称:“大棚菜基本就是在农药中泡大的。”

  对于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也有一个判断,他认为,在工业化导向的不断追加农业物化投入的条件下,我国农业已经静悄悄地演变成了面源污染最广泛的产业。 也就是说,我们的农业生产环境处于一种持续的恶化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壤的肥力逐渐下降,而农民要获得好的收成,就必然越来越依靠包括由氮、磷、钾三种主要元素和铁、镁、锌、铜、硼、锰、钼等微量元素构成的叶面肥料以及其他各种肥料和农药,而这种肥料和农药应用越多,对土壤的伤害也就越大,这样周而复始,一个恶性的循环便宣告完成。

  但是这个恶性的循环并不是不可以打破的,这取决于我们有没有这个意愿和能力。实际上,从安全治理的角度,我们应该意识到:处于产业最低端的菜农必须要得到全社会的帮助,全面提高农业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形成系统的监控机制,才能从源头把住食品安全的生产关,才能保护我们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同时,政府也应该把以往资助化肥、农药、农机的各种优惠政策,尽快调整为资助农民使用农家肥,资助开展有机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至于具体生产过程中监管体制的完善、加强,则是题中应有之义,更没有任何理由推脱搪塞。如此,我们才敢说,我们餐桌上的蔬菜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