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破解“阿拉”菜篮子难题

食品机械行业网 2010-11-16 16:10 蔬菜水果
弄清比重 外地进沪的蔬菜称为客菜,郊区产的蔬菜称为郊菜。郊菜的供应是稳定市场菜价的重要保证。由于种种

弄清比重

外地进沪的蔬菜称为“客菜”,郊区产的蔬菜称为“郊菜”。“郊菜”的供应是稳定市场菜价的重要保证。由于种种原因,客菜和郊菜的比重,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现在,客菜已有明确的统计口径,以最大的江桥批发市场为例,每天都有交易量记录,日平均交易量在6000吨左右。但郊菜日均供应量则说法不一了,有的说是8800吨左右,也有的说是10000吨左右。专家认为,数据不一是由于存在重复计算。业内人士指出,在一定总量下,弄清“郊菜”结构也很重要。郊区的许多菜地交由大户集中经营后,其品种不如农民分散种时丰富多样;另外,这些菜地是否还在种菜,是否种了以后供应本市,均需要主管部门进一步调研。科学确定客菜和郊菜之间的比例,对于政府制订决策和补贴方向都至关重要。

大胆探索

昨天晚上,记者就“突破地域建立上海蔬菜供应基地”的设想征询江杨市场副总经理彭飚的意见。他表示认可并称:“市政府应该在源头生产基地(更多的是在外地)和合作化组织建设上进行更多的专业研究和大胆探索,并辅以政策和财政支持,其中更多的是吸收社会资金,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食品安全,另一方面可以为建立新的流通供应渠道、减少流通环节打下基础。具体可参考沃尔玛近几年在我国默默无闻的大规模的基地建设工作。”

在外地建立供沪蔬菜基地,还有一个突破就是敢不敢在财政方面向外省市基地提供适当补贴。上海蔬菜集团前几年曾有一个“支农”资金设想,投向包括该集团在外的紧密型合作基地。

关注流通

过去,我们有一个传统的想法:上海依靠大市场、大流通能够保证本地的蔬菜供应。现在看来,这种想法存在风险,而且已被今年频发的灾害性天气所证实:有的地方因为蔬菜减产,原来准备供应上海的留着自己吃了;还有的蔬菜被其他地方截留了。市场经济,上海较高的售价是吸引人的,但是别的地方也愿意出高价,那么,就没有理由一定要把菜运到上海来。此外,客菜在运往上海的途中,流通环节的运输、保鲜等风险很大,过去政府贴补都在生产这一块,其实流通领域也需要关注、扶持。

近年来,记者在走访兄弟省市的蔬菜基地时发现,北京、浙江等一些大企业,都在异地建立了自己的供应基地,如浙江五芳斋集团以高于市场收购价的办法收购黑龙江的粮食,前几年就在当地投资建立加工厂,这种做法把两地利益捆绑在一起。未来,资源的争夺一定是重要的。曹安市场总经理康祖建向记者表示:要鼓励大的龙头企业去外地建立基地。据记者所知,上海有的企业在郊区租赁了菜田,供应自己的食堂。企业尚且如此,上海全市供应更该未雨绸缪。

如今,上海已在外地建立近百个蔬菜供沪基地,但是,除了“搭棚”,恐怕还要喂点“料”。上海郊区的保有量,加上外地足够的蔬菜供应沪上,这样才能平抑本市上扬的菜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