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穷山村建起了榨菜加工厂
开县穷山村建起了榨菜加工厂-食品产业网
近日,记者在渠口镇双丰村五组看到,该村的榨菜加工厂建设已快接近尾声,村里的农田里,几乎全种上了制作榨菜的青菜头。加工厂主要负责人陈术林告诉记者,今年,渠口镇双丰村、向阳村、剑阁楼村和金峰镇富民村有800户、2400人种植了青菜共2300亩,照目前情况看,部分村民一年光种青菜的收入就能达万余元。
问及陈术林为何要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投资数百万元建加工厂,他说:“就是因为这里的乡亲们太穷了,得找路子让大家都摆脱贫困。”
辛酸童年不堪回首
1974年,陈术林出生在双丰村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回忆童年生活,“贫穷”是他最深刻的记忆。一家7口人挤在两间土瓦屋里,守着两亩多土地,每年的收成只能勉强解决全家温饱问题。为了让三个孩子能上学,陈术林的父母只能贷款凑学费。长年累月,他们家成了村里的老贷款户,爷爷为了贴补家用,70多岁了还上山放羊。
在陈术林13岁时,小学刚毕业,因没钱交学费只能辍学,个头不足一米三的他背着背篓开始走村串户收破烂挣钱。“每天早出晚归,附近的村里没破烂收了,就跑到云阳县周边的村子里收。由于当时年龄太小,常常被人家的狗追得‘扑爬连天’,摔跟头就是习以为常的事了。”陈术林无奈地说:“为了挣钱,再多的苦也只能忍着。”
后来,陈术林跟着大哥学砖匠,先后去到广东、深圳等地打工,又自己承包工程。在工地上摸爬滚打了近20年,陈术林终于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家里盖起了三层的楼房,妻子还在渠口镇开起了服装店。
带领村民都富起来
陈术林说:“我一直希望能通过某种方式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刚好政府近几年来大力支持农村青年返乡创业,于是,我们兄弟三人便有了在家乡开公司的想法。”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双丰村没有其他资源优势,那就依托农民的劳动力和土地。去年底,陈术林和他的两个哥哥以及其他三位村民,共同投资50万元,在村里成立了“风云寨蔬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鼓励村民种植蔬菜。今年上半年,公司投入5万元,为村民统一购买了辣椒、南瓜种子和化肥、农药等,并从县农业局聘请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指导。第一年,蔬菜就获得丰收,一亩辣椒纯收入在1000-3000元之间,提高了村民种植蔬菜的信心和积极性。
今年2月底,陈术林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关于开办榨菜加工厂的信息,针对双丰村交通闭塞,公路设施较差,一旦雨天车辆不能上也不能下,蔬菜有可能长期运不出去而坏掉的情况,陈术林想到,何不在双丰村也开办个榨菜加工厂?这样就能解决蔬菜销售和坏掉等问题,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于是,今年7月,蔬菜公司投入110多万元,开始建设榨菜加工厂。截止目前,厂房建设已基本进入尾声,预计明年初可以投入使用。
据陈术林介绍,加工厂建成后,将从本村招聘20多名员工到加工厂上班,月薪包食宿初步制定在1500元/月,其他村民可以通过种植蔬菜增加收入。陈术林还为村民算了个经济账,“每亩地可产青菜6000-8000斤,收购价400元/吨,每年可种青菜两季,很多村民种植面积超过5亩,预计年收入可达1.2-1.8万元。”
加工厂建到家门口
双丰村党支部书记陈世万是风云寨蔬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一,他告诉记者,双丰村因为离县城远,交通不便,老百姓生活非常困难。今年上半年,村里蔬菜公司的成立,部分农户人均纯收入净增1000余元。下半年,村民又大面积的种植了青菜,照目前情况看,在全村范围内实现万元增收的目标将会越来越近。
59岁的村民杨代春90年代初曾到过江浙一带打工,由于没文化,没技术,加上年龄的增大,只能又回到家乡务农。杨代春告诉记者,今年,在村蔬菜公司的帮助下,种植了2亩多辣椒,纯收入3000多元,南瓜收入1000余元。加上养猪和其它粮食的收入,预计年收入可达2万元。如今,杨代春还转包了其他村民的土地,种植青菜6亩多。他说:“有榨菜厂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一定会很快脱贫致富。”
问及陈术林为何要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投资数百万元建加工厂,他说:“就是因为这里的乡亲们太穷了,得找路子让大家都摆脱贫困。”
辛酸童年不堪回首
1974年,陈术林出生在双丰村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回忆童年生活,“贫穷”是他最深刻的记忆。一家7口人挤在两间土瓦屋里,守着两亩多土地,每年的收成只能勉强解决全家温饱问题。为了让三个孩子能上学,陈术林的父母只能贷款凑学费。长年累月,他们家成了村里的老贷款户,爷爷为了贴补家用,70多岁了还上山放羊。
在陈术林13岁时,小学刚毕业,因没钱交学费只能辍学,个头不足一米三的他背着背篓开始走村串户收破烂挣钱。“每天早出晚归,附近的村里没破烂收了,就跑到云阳县周边的村子里收。由于当时年龄太小,常常被人家的狗追得‘扑爬连天’,摔跟头就是习以为常的事了。”陈术林无奈地说:“为了挣钱,再多的苦也只能忍着。”
后来,陈术林跟着大哥学砖匠,先后去到广东、深圳等地打工,又自己承包工程。在工地上摸爬滚打了近20年,陈术林终于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家里盖起了三层的楼房,妻子还在渠口镇开起了服装店。
带领村民都富起来
陈术林说:“我一直希望能通过某种方式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刚好政府近几年来大力支持农村青年返乡创业,于是,我们兄弟三人便有了在家乡开公司的想法。”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双丰村没有其他资源优势,那就依托农民的劳动力和土地。去年底,陈术林和他的两个哥哥以及其他三位村民,共同投资50万元,在村里成立了“风云寨蔬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鼓励村民种植蔬菜。今年上半年,公司投入5万元,为村民统一购买了辣椒、南瓜种子和化肥、农药等,并从县农业局聘请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指导。第一年,蔬菜就获得丰收,一亩辣椒纯收入在1000-3000元之间,提高了村民种植蔬菜的信心和积极性。
今年2月底,陈术林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关于开办榨菜加工厂的信息,针对双丰村交通闭塞,公路设施较差,一旦雨天车辆不能上也不能下,蔬菜有可能长期运不出去而坏掉的情况,陈术林想到,何不在双丰村也开办个榨菜加工厂?这样就能解决蔬菜销售和坏掉等问题,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于是,今年7月,蔬菜公司投入110多万元,开始建设榨菜加工厂。截止目前,厂房建设已基本进入尾声,预计明年初可以投入使用。
据陈术林介绍,加工厂建成后,将从本村招聘20多名员工到加工厂上班,月薪包食宿初步制定在1500元/月,其他村民可以通过种植蔬菜增加收入。陈术林还为村民算了个经济账,“每亩地可产青菜6000-8000斤,收购价400元/吨,每年可种青菜两季,很多村民种植面积超过5亩,预计年收入可达1.2-1.8万元。”
加工厂建到家门口
双丰村党支部书记陈世万是风云寨蔬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一,他告诉记者,双丰村因为离县城远,交通不便,老百姓生活非常困难。今年上半年,村里蔬菜公司的成立,部分农户人均纯收入净增1000余元。下半年,村民又大面积的种植了青菜,照目前情况看,在全村范围内实现万元增收的目标将会越来越近。
59岁的村民杨代春90年代初曾到过江浙一带打工,由于没文化,没技术,加上年龄的增大,只能又回到家乡务农。杨代春告诉记者,今年,在村蔬菜公司的帮助下,种植了2亩多辣椒,纯收入3000多元,南瓜收入1000余元。加上养猪和其它粮食的收入,预计年收入可达2万元。如今,杨代春还转包了其他村民的土地,种植青菜6亩多。他说:“有榨菜厂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一定会很快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