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莘畈养猪大户变身“蔬菜社员”

婺城新闻网 2011-09-02 10:56 蔬菜水果
编者按:日前,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

       编者按:日前,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今日婺城》决定开展“记者走山区、服务到农家”活动,组织采编人员到婺城山区采访。本次下基层采访活动将围绕民生工程、山区发展、山区变化等主题,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各个方面,推出一批眼睛向下、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新闻栏目,采写一批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优秀新闻作品,涌现出一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新闻带头人及优秀记者,更好地反映人民群众心声。从即日起,《今日婺城》将在第一版推出“记者走山区、服务到农家”专栏,陆续刊发记者深入一线采访反映基层工作生活的报道。

    每隔一天,凌晨3点,莘畈乡井下村的村支书张永明就会和村支委华志纲、村委张建琪、农民华瑞富一起,对蔬菜进行整理分装,5点前,四人开上2辆小货车,运上2000公斤的新鲜蔬菜,开往汤溪农贸市场批发。

    不到6点,茄子、四季豆、丝瓜、冬瓜、辣椒等蔬菜被一抢而空。接着,大家会在吃完早饭后,开始收钱。8点前,四个人又会赶回到井下村,为蔬菜户们算账发钱。“2000公斤蔬菜,大概有三千七八百元的钱可以发给社员们。”张永明说。

    张永明是今年新上任的井下村党支部书记,原先的他还是村上的养猪大户。2004年,张永明开始了生猪养殖。不少村民看到养猪效益好,也跟着养起了生猪。可去年底,张永明却把猪全卖了,包括23头母猪。今年,他干脆把猪棚的顶也拆了。

    今年初,张永明成立了莘源蔬菜专业合作社。原先的养猪场成了社员们的蔬菜集中地。这大半年,为了村里和合作社的事情,只有33岁的张永明足足瘦了10公斤,看上去老了10几岁。可他依然干劲十足。“‘莘源’就是莘畈资源的意思。”张永明说,莘畈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生态资源就是财富。而且,说实话,养猪也有风险。

    他坚信,在莘畈,种植生态蔬菜的前景肯定比养猪好。

    华瑞富以前帮着张永明养猪,2006年自己当了猪老板。现在,他也把大部分的生猪给卖了,种了3亩多地,半年来,蔬菜赚了1万多元。他种的西红柿虽然个头小,但水分多、色泽也不错。

    “除了井下,附近的吴村、大坞头都有农户跟着我们一起种,现在合作社已经有社员30户。”张永明说,他最高兴的就是,其中有12户以前都是养猪户,现在跟着种起了绿色蔬菜。社员张光权是卖光了猪后种植蔬菜,他种的半亩茄子这一个月来就有2000多元的收入。

    记者在井下村的蔬菜基地里看到,蔬菜全部露天种植,没有大棚,吃的是有机肥,喝的是山泉水。前不久,省工商局作为莘畈乡的结对帮扶单位,还赠送了两台食品安全检测仪,其中一台就放在井下村。蔬菜在卖出前,就进行无公害检测。“我们的蔬菜品质好,价格高一点都很畅销。”张永明开心地说,希望有更多的养猪户跟着他们一起种蔬菜。

    没有养猪后,男人们种起了蔬菜,女人们则改行当起了缝纫工人。今年,在区妇联和莘畈乡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义乌芬雪琳内衣在井下村的来料加工点正式开张,解决了40多名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张永明的妻子、华瑞富的妻子都加入了来料加工的队伍。她们说,现在的工作干净、轻松,收入又不错,真得挺好。一打听,做得好的人一个月可以突破3000元。

    目前养猪效益好,可农户们缘何会纷纷转行呢?这主要还得归因于莘畈的生态立乡战略。“莘畈有天然的生态资源,这些是用钱都买不来的,我们不能去破坏,只有通过种高山蔬菜、做来料加工、办农家乐等绿色经济,这里的百姓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增收致富。”乡党委书记朱立工如是说。

    去年,婺城区委、区政府决定利用莘畈水库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建设汤溪水厂,该水厂建成后将解决金西及西部五乡镇13万多人口的供水安全问题。而市环境监测站曾对莘畈库区水质进行监测,分析的结果是平均标准低于三类水。莘畈没有工业污染,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上游的养猪场多。对水源保护开展综合整治也加速了农民产业的转移。

    张永明给记者算了算,一头猪一天的排泄量相当于4个人排泄。他原先年出栏400头猪,一天就能产生1600人的排泄量。“养猪只是一人致富,破坏生态就等于毁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张永明说,作为一名党员,他要带头示范。至少在他任村支书的三年里,他会好好干,用实际行动告诉村民,生态最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