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蔬菜会所"成致富新路 让村民当上股东多赚钱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2011-10-28 10:11 蔬菜水果
一年交7690元会费,每周就会有10斤有机蔬菜送到家中,还能随时到田间地头享受农家之乐。市民汪海自从在城

 一年交7690元会费,每周就会有10斤有机蔬菜送到家中,还能随时到田间地头享受农家之乐。市民汪海自从在城阳区东旺疃的青岛加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加中农业)注册为会员后,就享受起这种时尚的服务,“这种模式,让我感觉自己加入了一个‘蔬菜会所’”。如今在城阳区 ,像这样的“蔬菜会所”不止一家,有的还能提供棋盘室、蔬菜大棚供会员免费使用。这种“精品农业搭配休闲观光”的新事物正成为城阳一些村庄的致富新路。以城阳街道办东旺疃为例,30多人在“会所”工作,月工资比单纯种地的村民高出一大截儿,最近东旺疃还建立了合作社,更多的当地人成为股东,吸引更多城里人成为这里的会员。

成为会员,吃菜游玩两不误

    10月21日下午,一箱蔬菜送到了市民汪海在香港中路的家中。这箱菜重10斤,里面有小白菜、黄瓜、油菜、尖椒 、豆角 、油麦菜等八九个品种。对这个三口之家来说,这些菜基本够吃一周了。

    2010年初 ,汪海在加中农业注册为会员。从那以后,汪海的爱人基本告别了菜篮子 ,因为每周五下午,这家公司就会将一箱子蔬菜送到他们家中,到了夏季,送菜的频率会增加到一周两次;而汪海需要做的,只是每年交7690元会费。“折算一下,一年花7690元买640斤菜,合计每斤菜的价格在12元左右,虽然贵了点,可这菜吃得放心。”汪海说。不仅如此,作为会员的汪海,每年春天还可以带家人到加中农业位于东旺疃的种植基地去参观,在百亩农田之中享受一下农作的乐趣。

    2010年 10月的一天,家住澄海路的市民郭先超成为青岛绿元素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会员,会费一年4980元。一年52个周,每周都会有一箱至少8斤的有机蔬菜送到郭先超的家中,此外,郭先超还可以随时带着家人到位于城阳区上马街道侯家的种植基地免费游玩。“这里钓鱼有池塘,娱乐有棋牌室、乒乓球台,还能到蔬菜大棚干活,采摘下来的蔬菜直接拿到厨房做着吃。”

    如今,这个“蔬菜会所”已成为郭先超招待朋友的必选场所。就在上个周末,他还约上几个朋友到池塘边打够级,几个人都关了手机,一直玩到天黑。

直供配送,避免了间接污染

    21日,记者来到东旺疃北侧的训虎山,加中农业在这里有 20个有机蔬菜大棚。紫色的茄子 、绿油油的黄瓜、黑色的新品种西红柿……20多种果蔬令人赏心悦目。

    “土壤有两大硬伤,一是贫瘠,所以需要加肥料。其次是菌、虫组成的微生态环境,会有病虫害。我们在土壤改良中添加了甲壳质,能够解决土地贫瘠的问题,还可以对土壤进行生物分解,将导致病虫害的微生物去除,只留下有益的微生物。”负责人徐刚介绍说,土壤改良从2008年启动,2009年见到成效,在不施加化肥、农药的情况下,蔬菜同样迎来丰收:西红柿、黄瓜的亩产达15000斤以上,各种叶类菜的亩产达8000斤以上。更主要的是,在细达 109项农药残留检测中,这些蔬菜的检测结果都是“未检出”。

    经过这些工序种出来的有机蔬菜,价格自然比普通蔬菜高。早在项目启动之初,徐刚就筹划好了会员制这种销售模式,“其实会员制就是直供配送,这样减少中间环节,不产生其他成本,避免间接污染”。

    “给他们的感觉是,我在农村里还有一块田地,那里会给我提供安全的蔬菜。”在青岛绿元素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春明看来,会员制解决的不仅是销售渠道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让客户有一种归属感。

客户群体,依然有潜力可挖

    2010年,郭春明和两个好友在上马街道启动了一个项目。“当时,利用土地流转的方式,我们租了100亩土地,建了40个蔬菜大棚,剩下50多亩地,我们建了会所,种了果树,修了池塘,还圈了一大块地搞鸡鸭养殖,就连12个蔬菜大棚里都建了小房间和卫生间。”郭春明回忆说,当时很多地方都搞有机蔬菜种植,近郊游也逐渐升温,可把两件事放到一起搞,还是一件新鲜事。     “当时很多人都感觉这事搞不成,我们自己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即五年不盈利。”但是,“蔬菜会所”发展速度之快,超出了郭春明的意料,“几乎每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就能迎来一批新会员。”

    据了解,加中农业的会员卡从5200元到12370元划分为四个档次,目前已有会员300多人。绿元素的会员卡分为4980元和9580元两种,另外还可以花22800元租赁一个面积1亩的大棚,目前办理会员卡的有 90多人,办理大棚租赁的会员有 12人。

    “我们的会员,并非那种高端人群,一般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就有条件成为会员。”徐刚说。郭春明对客户群体的描述更清晰,“就是那种有车子 、房子的中年群体,他们需要改善生活品质,吃上放心菜,职场劳累之余有个固定的休闲场所。对于一些30岁左右的年轻群体来说,他们现在还有房贷要还,等三五年之后,身上的担子轻了,他们就会成为目标客户。所以,依然有潜力可挖。”

■特写

山村尝到甜头农民当上股东

    在东旺疃采访时,记者遇到了正在施肥的63岁居民孙思平。他只有两亩四分地,种了萝卜、白菜、韭菜。菜园子西侧有一口大缸,泡着大豆。“这就是肥料,这个菜园子一年得用300斤大豆。”孙思平算了算,大豆、种子费、每天上早市的2元管理费,以及骑车到3公里外早市的油钱,往多了说一年成本3000元钱,而这些地一年净收入为7000元左右。

    不过,孙思平说,要说种地挣钱,还不如在加中农业帮忙种地的30多个邻居,他们每月收入1600元。

    47岁的刘彩芹是上马街道侯家人,有两亩多地,以前主要种小麦和玉米,一年净收入1600多元。她还到附近工厂打工,月收入1200元。自从引进绿元素后,刘彩芹家的地租给公司,每年能拿2400斤粮食的租金,比种地还合算。而且,刘彩芹在这家公司还找到了工作,月收入1800元左右。

    以她为例,这种“租地加打工”比起“种地加打工”的模式,平均每年多挣7000多元。“侯家有800亩基本农田,不可能搞其他产业。我们只能发展绿元素这样的高效农业,鼓励村民把地租出去。”侯家党支部书记侯方平说。

    东旺疃所在的城阳街道,虽然经济实力雄厚,可东旺疃没法与那些早早步入城市化的社区相比,其集体经济在整个城阳街道处于末尾。“我们被划为基本农田,开发受到影响。”10月26日,居委会主任李成军接受采访时说。

    正所谓靠山吃山,在李成军看来,“蔬菜会所”是东旺疃的转身良策。东旺疃坐拥水土优势,又有加中农业带来的高科技,发展精品农业加休闲观光的“蔬菜会所”是个突破口。“我们还建了新丰联农业合作社,鼓励更多的东旺疃人加入‘蔬菜会所’,去当股东。”李成军表示,他们还将扩大“会所”规模,吸引更多城里人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