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凤:喻德鱼的“民酒”哲学 11-22
陕西西凤:喻德鱼的“民酒”哲学 11-22
每年的“八一建军节”,是陕西西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喻德鱼最忙的时候,多年来,这位退伍老兵仍保持着在部队时的那股劲儿,一直坚持着自己每年亲下军营慰问部队的老习惯。商场常说:企业如人,企业家的性格就是企业的性格。喻德鱼也把他的西凤染上了大气、纯朴的军人风格。今年的建军节,他照例带领他的团队走进各地军营,传递双拥热情。在慰问的间隙,我们见到了这位传奇的名酒主帅。
宏亮的声音,黝黑的面庞,挺拔的身材,爽朗的性格,喻德鱼的军人气质始终如一。交谈中,我们感受到他那炽热的西凤情怀、朴素的个人魅力和独道的管理风格。
喻德鱼董事长接受《中国酒业》记者专访
临危受命:
浑身充满干劲
2004年,“四大名酒”陕西西凤走到了企业发展的十字路口,市场业绩下滑,品牌影响力减弱,一时间,企业危机四伏,迫切需要领军人物把握关头。时任总会计师的喻德鱼临危受命,以84票高票当选为陕西省西凤酒厂厂长、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开启了他掌门西凤的职业生涯。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喻总直言:当时的想法只有一个:有这么好的金字招牌,做西凤,拿出平生一半的力气,一定能把西凤做大做强。
誓言豪迈,当年的心情,却是穷则思变,西凤当时的现状让刚刚上任的喻德鱼陷入了沉思:经济越发展,企业应该越发展,西凤酒在六七十年代,计划经济时代有那么出色的业绩,有那么大的市场占有率,为什么改革开放后反而落后了呢?原因还是要从自身找。
通过自身十多年对企业的了解,结合大量的走访与实践,喻德鱼得出的结论是:作为“四大名酒”之一的西凤,为“名酒”所累。问题的根源恰恰出在“名酒”二字上。当时的西凤品牌,在中年人中仍有很高的影响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做为过去的“名酒企业”,所背的包袱太沉。这个包袱主要主要就是“名酒”的包袱。计划经济时代,消费者都是凭票来购买西凤酒,“名酒”是稀缺的资源,是不容易得到的“奢侈品”,传统的“四大名酒”都因此背负沉重的包袱,而“五粮液”等后起之秀,则能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成为行业老大。2000年前后,名酒企业都面临着包袱的困扰。走出计划经济的旧有模式,快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是西凤走出危机的最关键,最紧要的一步。如果走不出这个误区,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危在旦夕,相反,如果成功的走出这一步,西凤的发展将走上快车道。
品牌正名:
变名酒为“民酒”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成为西凤迅速发展的关键。2004年成为西凤的“品牌正名年”,远近闻名的西凤在哪里?西凤怎么了?“找到切入点,把消费者对西凤的疑惑释然,成为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 喻德鱼上任伊始,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营销工作出现了一时的低谷,是由于“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误区,但西凤仍是名酒,西凤的品质一贯的优秀。他带领全厂集思广益。把品评的“名酒”变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真正喝得起的“民酒”。不要躺在“名酒”的金字招牌下沾沾自喜,要走向广大消费者,这是西凤品牌发展、生存的唯一途径。喻德鱼多次向媒体记者阐述自己“变名酒为民酒”的观点:市场经济就要走消费者认可的产品,专家品评是理性的,而百姓评酒是要喝的。百姓的标准是:喝下去,腿不软,头不疼,上得快,下得快,烈酒刺激。百姓的品评是把酒的质量和产品的认知度传递给广大消费者。真正把酒的品质交给全社会监督,让人们都来监督产品,消费者都是西凤的产品质量的监督员。
静中求变:
传统与创新缺一不可
酒的品质与内在质量,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这几年,西凤与西北农林大学进行校企联合,进行校企联合公关,西北农林大学的实习基地在西凤,双方有共同的科研项目,陕西省科技厅有400~500万专项资金,用于科研,有成果还有奖励,并且建立了科研专项资金。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再加上西凤人迸发出的创新精神,西凤的技改之路走得别具特色。
如西凤酒传统制曲工艺中,由于成本价格的原因,过去多用高梁,但这些年,高梁的价格一路上涨,制酒的成本也上涨了,而原本高不可攀的小米的价格相对稳定。“我们提出了改良高梁制曲的方案,但受到不少质疑,认为传统的用料不能更改,但我们认为,过去用高梁而不用小米是由于小米的价格高于高梁,而不是什么其他的因素,面对目前的原料价格的倒挂,我们完全有可能用质量与口味更好的小米替代原有的高梁”,喻德鱼告诉我们。西凤采用小米制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最终取得了成功。既降低了酒的成本,又提高了酒的质量和口味。再比如凤香型基础上味型改变的创新,过去很多人认为改变了味型,就没有继承传统。但传统味型随着时代的变化,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从寻求刺激向品味文化转变。西凤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低烈度口味的产品,在东部市场取得了成功。
而针对西凤的另一大传统特点,运用了制作容器储存采用沉底香的“酒海”工艺, 喻德鱼则全力主张完整保留。浓香型讲究“窖池”,越长越好,而凤香则讲究“酒海”贮藏,这一历史技艺不能失传。
弯道超车:
抢抓机遇一飞冲天
多年的均衡发展终于迎来了机遇。随着陕西经济的整体腾飞,西凤的发展也已经走上了快车道。目前宝鸡市决心努力打造“中国西凤酒城”。占地10000亩,主要版块包括原酒酿造、成品酒包装、物流运输、西凤酒历史文化、配套包装材料、西凤酒庄与博物馆配套。西凤的发展,“不能仅满足于30%~40%的发展速度,要遵照宝鸡市提出的“弯道超车”的发展方式,把西凤酒城建设好。“喻德鱼反复强调。通过酒城的建设,让西凤酒回归“四大名酒”行列中应有的位置是我们的目标。
西凤计划提前到2013年实现百亿目标,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百亿酒城。西凤集团要最终达到500亿整体规模,其中酒业占70%。宝鸡市政府的支持与重视,为西凤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今年西凤计划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随着扩建、技改等产能提升的实现,明年将努力实现30亿的增长目标。几年来,西凤通过改制,体制已经建立,如何通过改制,让机制与体制同步,是企业发展的一大考验。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知识型的员工队伍建设,做到上呼下应,是实现企业发展的前提与条件。
名酒哲学:
民族品牌我们只是继承者
对于目前热议的一线名酒价格回落的现象,喻德鱼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我认为是酒生产的秩序没有谐调。表现在:无节制、过度的开发,酒产业在短时间内成为热点,受到热捧,但存在定位不正和秩序混乱。”酒不是国际民生的必须品,但是它是民族文化的产业,一定要正确的定位。对酒的提价问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该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有升有降,但这几年一路上行,把民族的产品脱离了百姓,百姓自己的文化与品牌不能享受,民族产品不适应百姓的时候,就不是民族的了。就会面临萎缩与断代。在香港,进口红酒不收税,但白酒却收税。我们发展自己的民族产业时,应该多考虑如何继承自己的传统。如果企业非理性的抬高价格,然后在国家干预或百姓非议的情况下,再进行调价,就显得很被动,完全为经济利益所驱使,对自己的企业不利。“你的价格和品质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才会支持你、象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品牌。”喻德鱼坚持着他一贯的“民酒”哲学思想。
价格是个人心的天平,心中有百姓,百姓心中才会有品牌。价格是对消费者人心的一杆称。百姓的口碑,就会通过舆论反应出来。把酒品人为的分出消费人群的档次,不利于百姓好评。
民族的东西,应该让民族的每个人都能享用。“我们只是品牌的传承者,而不是品牌的拥有者。品牌的拥有者是全体人民。”喻德鱼的品牌观充满了对民族文化的敬畏。(摘自:《中国酒业》杂志2012年9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