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洋河模式:跨香型防卫 建立消费市场堡垒

华夏酒报 2016-08-15 16:38 白酒
今年是酒类生产企业的大规模并购爆发年,先是古井贡收购湖北的黄鹤楼酒业,紧接着是洋河(苏酒集团)跨区并

    今年是酒类生产企业的大规模并购爆发年,先是古井贡收购湖北的黄鹤楼酒业,紧接着是洋河(苏酒集团)跨区并购贵州的贵酒;继而是天洋控股集团入住沱牌,还有近期深圳前海从华泽集团手里接过陕西太白酒业。每一桩并购在行业内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的甚至对未来酒业格局都有影响。抛开在酒业最佳进入时期,各种资本的进入属于市场发展使然的不说,就说古井贡、洋河等一线酒企的大动作,显然基本目的都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全国知名度,最终夯实行业地位。毕竟经过几年的调整,白酒行业已经处于底部区域,迎来了并购的合适时机,也是有实力的酒企布局行业长远竞争的最佳时期。本身古井贡、洋河的市场规模总量就足够大,品牌力也足以辐射全国,诉诸二者并购的深层次原因,从二者并购的酒企选择上看,很明显是为了长远的战略竞争力以及全国市场份额。

  当前国内酒业的趋势很明显,要么全国化跨区,要么退回区域内。倘若有资本有实力的一线酒企在行业深度调整期内不能够快速完成全国布局,那么与茅台、五粮液的差距将越来越大,也很难在第一阵营立足,更别说应对门槛越来越高的行业竞争。

  然而,行业内一线酒企布局并不是只有并购,茅台、五粮液也有大动作。譬如五粮液着眼未来市场格局,通过利益把合作的大经销商捆绑在一起。因此,无论是古井贡、洋河通过并购快速收割品牌、市场份额、销售渠道,还是五粮液捆绑大商稳固渠道,我们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它们都是在寻求建立长远的市场优势和竞争壁垒,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一种局部垄断。除此之外,在立足长远上,还有譬如华泽集团的低入高出。细数酒业的这些大动作,我们可以总结出国内酒企借助资本构建竞争壁垒的四种模式。

  洋河模式:跨香型防卫,建立消费市场堡垒

  众所周知,酱香、浓香、清香是国内白酒主流的三大香型,也是白酒消费的主流三大主流市场。三大香型对国内白酒市场具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也是大众对广泛的普遍认知。但在国内酒业疯狂发展中,香型成为营销概念后,各种创新香型也随之出现,在市场中也占的一席之地。而酒业的香型之争,也一直是主导白酒销量和满足大众消费需求的竞争关键。洋河作为酒业前三的酒企,是从浓香型白酒起家的,代表单品就是全国销售冠军的洋河大曲;而随后洋河推出了创新香型——绵柔型,代表产品有洋河蓝色经典系列、梦系列。可以说,目前洋河即在浓香型市场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也在创新香型市场独树一帜。唯独还没有涉足酱香型和清香型市场,这是两块消费群体众多且规模总量庞大的独立市场。

    因而洋河选择在国内酒业低谷区全资收购贵酒,也就意味着将酱香型市场纳入版图。资料显示,贵州贵酒始建于1950年,是贵州省重点酿酒企业,地处贵阳市修文县龙场镇。贵酒有酱香型和浓香型两大系列产品,年产优质白酒1万吨,其核心产品有“贵阳大曲酒”、“黔春酒”、“贵酒”。虽然贵酒并不位于酱香的核心区域茅台镇,但也算是有历史积淀的老牌酒企,且地处省会城市贵阳,对全省的辐射力可谓是大有裨益。洋河入住贵酒意图非常明显,首先其在酱香型市场没有任何优势,贵酒虽然不占酱香型白酒主导地位,但老牌企业有市场根基还有一定的成长空间;其次贵酒作为省会贵阳的代表,从地理位置上具备全省的辐射力,具备很好的品牌身份和地位;最后绕开仁怀进入酱香产区,避开了与酱香型主导的茅台直接正面竞争。因此,凭借洋河的资源实力、营销实力以及组织规模的管理,把贵酒激活后,必将加剧酱香型白酒市场的竞争。

  此次并购完成,洋河的产品酒横跨了浓香型、酱香型、创新香型三大香型市场,目前在国内也只有洋河完成了这一布局。这是典型的酒企凭借自身实力意图建立“跨香型防卫”,由此占据主流香型市场,从而完成消费市场壁垒的构建。事实上,白酒行业的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跨区域并购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选择。 2011年洋河收沟双沟可以看作是夯实省内酒业主导地位,那么2013年后收购湖北梨花村酒业、湖南宁乡汨罗春酒业、哈尔滨市宾州酿酒厂这些区域小品牌酒企就可以看作是为大规模跨区经营做铺垫。那么,预测洋河的下一步动作,跨香型防卫体系还未完成,未来如果还有并购,那必然是清香型酒企,而目标并购区域必然集中在山西、河北、河南;且并购的品牌跟贵酒类似,如汾阳王、宝丰酒、从台酒都是比较好的目标。本身酒业消费低度化、口感舒适化是行业一个趋势,而清香型更符合这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