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形似龙舟可载酒 它是青铜酒器中的“孤品”→
都说“神龙见首不见尾”
这件商代青铜器
可以说是完美契合
今天,带你认识龙形觥
形似龙舟可载酒
它是青铜酒器中的“孤品”

前身微微翘起
远看似“舟”、近看似“角”
如此奇特的造型
在青铜器中仅此一件
仔细看,还会发现更多惊喜

小龙把头高高昂起
双眼圆凸,两角开张
本应是龇牙咧嘴、面目狰狞
一排没那么整齐的牙齿
又让它多了一丝呆萌
一整个散发出“奶凶”气质

器身上遍布华丽精美的纹饰
有大小龙、蛇、鳄鱼等动物20多条
从龙形到龙纹
处处彰显着商代人对“龙”的崇拜

△龙形觥纹饰拓片
作为存世孤品
龙形觥独特的造型令人着迷
被称为“国宝中的珍宝”
觥和筹——酒桌上的好搭子
点击查看龙形觥使用说明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
“觥筹交错”
形容人们聚会喝酒的热闹场景
“觥”就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酒器
“筹”就是行酒令的筹码
宴会上,“筹”负责活跃气氛
“觥”则负责让游戏输掉的一方喝罚酒

龙形觥巧妙的造型设计
能够完美胜任“罚酒”的角色
使用说明书如下:
拎起盖中央蘑菇形状的小钮
拿开背部的弧形长盖
就能在腹中盛上醇香的美酒
器身两侧各有一对穿孔,叫贯耳
用绳子穿过去再吊起来
就能给“肚中”的美酒加热
尾部未封口,可用来散热

倒酒时,轻轻抬起尾部
美酒就会从张开的嘴中流出
同时,参差不齐的“牙齿”
还能过滤掉酒中残渣

器以载道,如此精妙的设计
不仅展现出青铜之美
也凸显出商代人对酒器的匠心独运
身上的鳄鱼“纹身”
见证着沧海桑田
除了绝妙的设计和造型
龙形觥身上的纹饰也很不一般
我们都知道
鳄鱼大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但在这件龙形觥上却有鼍(tuó)纹
鼍指的就是扬子鳄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鳄类
如今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流域

这个生动、完整的鳄鱼纹饰
却出现在山西的青铜器上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3000年前的山西
并非我们认知中的黄土高原
而是温暖潮湿、沼泽遍野
适合鳄鱼等热带、亚热带动物居住
正是因为这样
工匠才能刻画出栩栩如生的形象

△文博日历丨这件盛酒器,竟为气候变迁提供了重要资料→
除了鳄鱼
在山西、河南等地出土的青铜器上
还能看到大象、犀牛等热带动物
3000年的时光
可见证沧海桑田
它们是气候变迁的历史见证
天工造物,一件龙形觥
不仅让我们看到
3000年前的鳄鱼模样
也让我们看见历史、看见匠心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