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国产葡萄酒遭零关税冲击

中国糖酒网 2016-01-07 18:23 葡萄酒
2015年伊始,国产葡萄酒行业即显现出复苏迹象。尤其是龙头企业张裕公司一季度强势回暖,营收和净利润同比

    2015年伊始,国产葡萄酒行业即显现出复苏迹象。尤其是龙头企业张裕公司一季度强势回暖,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长15%以上,甚至第一季度收入就完成了全年计划的40%以上,大为振奋国产酒的士气。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行业2015年一季度收入增速达到16.38%,利润增速19.12%,创2012年以来最高,也是自2013年6月份实现正增长以来首次达到双位数增长,行业景气度较过去两年复苏明显。

    进入到二季度,国内葡萄酒产量增速有所收窄,但市场销量依然维持较好复苏态势。上半年,国内葡萄酒行业收入增速为11.77%,利润增速19.41%,收入与利润总额增速延续2014年的反转上升趋势,加快上涨。

    2015年,国内葡萄酒企业效益出现分化,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销售方面,以往普遍向好的态势不见,而显现出“冰火两重天”的迹象。具有调整实力的张裕在上半年营业收入保持22%以上的增长,净利润增速近17%;中国食品的葡萄酒及其他酒品类产品实现营收13.09亿港元,利润1.08亿港元,同比实现增长,其他业绩扭转的企业还有通天酒业、通葡股份和中葡股份等。而莫高股份、王朝酒业等企业则继续呈现下滑趋势。

    2015年,张裕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46%,净利润同增10.49%。虽然增速相较于开年之际微降,但增长势头依然向好,结合龙头张裕的增速,行业可判断为,全年整体增长速度将维持在10%以上。

    2015年是国产葡萄酒实践金融化的一年,威龙葡萄酒在年底成功IPO,伊珠葡萄酒、红酒世界、新疆芳香庄园等中小葡萄酒企业登陆新三板,而诸如辽宁太阳谷葡萄酒业、宁夏法赛特葡萄酒庄已进入新三板上市的“受理”阶段;此外,张裕公司接连出手并购海外酒庄,中葡公司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等。资本在葡萄酒业的流动,引发了葡萄酒行业的深度整合思考。

    相比国产酒,进口酒在2015年表现得更加凶猛。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逐步走出“调整期”,进口酒再次伺机而动,期待在中国市场上再增长。年初,随着中国和智利10年签订的《中智自贸协定》生效,智利进口葡萄酒关税由之前的14%下降为零,致使智利酒开始长驱直进入国内,这几年智利已经成为我国进口葡萄酒增速最快的国家。

    2015年12月20日,中韩、中澳自贸协定正式生效。根据协议,自2016年1月开始1日,两国对华出口将实施第二次降税,关税进一步削减。经过一定过渡期后,两个协定项下绝大多数货物最终将实现零关税。

    中韩自贸协定项下,最长20年过渡期后,韩国将对92%税目数的中国原产货物实行零关税,我国将对91%税目数的韩国原产货物实行零关税;中澳自贸协定项下,澳大利亚将在5年内对全部中国原产货物实行零关税,中国在经过最长15年过渡期后对96.8%税目数的澳大利亚原产货物实行零关税。

    最引人注意的是,目前对华葡萄酒出口第二大国的澳大利亚,其葡萄酒关税将在未来五年内逐步取消。以平均税率为34.7%的葡萄酒来说,一瓶成本百元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可便宜30元,无疑将会重构进口酒格局和刺激国产酒发展。

    2015年,大量进口酒冲进国内市场,出现了量增价降的形势,国产酒需要重塑以往的价格优势,其中法国、智利、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进口量增幅在1~4倍之间,价格带方面300元以下产品增长在1~3倍之间。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进口酒的量值已经超过2014年全年,每季度进口量同比均超过40%,7、8两个月的同比增长速度在50%以上。全年进口量增长超过30%,甚至有望达到40%。

    有说法称,如果进口酒的市场份额达到35%,那么多年来相对弱势的进口葡萄酒将反客为主,进入超越国产酒的快车道。而按照2015年的增长速度,2~3年内,进口葡萄酒市场份额就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这一“红线”,对国产酒形成非常大的威胁。

    当然,目前进口酒的发展尚需要克服不少问题。诸如人民币贬值带来进口成本上升,进口酒较为分散的品牌、进口商集中度低、以及电商渠道创新缓慢等。

    总体而言,2015年是葡萄酒行业“变革致远”的一年,无论消费市场初步复苏、资本化运作、关税归零、价格下行等,都深度影响着未来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