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激素门”谁再相信安全?
在这次奶粉事件经媒体曝光的最初几天,相关部门仍是采取缺乏担当的一拖再拖的踢皮球风格,使民众真切地感觉到主管部门对鉴定并不是特别情愿,最终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才不得不接过这一费力不讨好的差使,这使其公信力又面临严峻考验。让民众感到更不解的是,在我国,包括农业、质监、卫生、工商、商业、药监、城管、出入境检验检疫等众多部门都具有管理食品安全问题的职责和权限。可为什么这么多的部门,却始终管不好一个食品安全问题?
网民对检测结果充满质疑的原因之二,在于食品安全正在失信于消费者。这些年,在经历“大头娃娃奶粉”、“三聚氰胺奶粉”等一系列事件之后,消费者之于奶粉安全的信任实际上早已所剩无几。在奶粉之外的食品安全领域,致病福寿螺、瘦肉精、毒米、毒面、毒油等问题一再地出现,让公众对食品安全相当地担忧。2009~2010年度中国平安[46.510.00%]小康指数显示,食品安全已成为民众最大的不安,在市场、超市能够“放心”地购买各种食品的受访者只占四成。尤其是对国产奶粉,投信任票的只有两成。
除此之外,卫生部的结论缺乏信服力,还在于其仅仅排除了奶粉与“性早熟”的联系,那么儿童性早熟的症结何在?儿童性早熟与吃奶粉无关,那与什么有关呢?这些公众都没有得到权力部门的权威解释。圣元奶粉致儿童性早熟的传言之所以瞬间引起广泛关注,那是因为有关抗生素、激素等被过量使用的问题一直让社会担忧。我们食品中的抗生素、激素、添加剂等的使用情况到底该有何标准,企业是否正确落实,这些都该给公众交个明白账了。
“激素门”事件的爆发和此后的余波久久难平,再次体现了眼下部分权力部门之公信力,正在面临一定程度的危机。此事中的家长质疑与网民呼应,对权力部门来说又是一阵轰然的警钟。笔者觉得,当务之急,既然早熟与奶粉无关,那么相关部门应该组织专家进一步检查患儿,给家长和公众一个明确交代,免得人们疑虑重重。此外,国家对乳品监管应加大力度,使我国的食品监管能够迅速与国际接轨。这些处理得好了,应该能重塑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衷心希望,奶粉“激素门”事件后,能少一些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