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政府助奶农渡过难关
安徽奶企进入“保本怪圈”-食品产业网
5月27日,长丰县桃楼镇到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氛,空气中弥漫的初夏季节所特有的青草味道,作为一个奶牛养殖大镇,我们在这里却没有发现丝毫的牛粪污染。
下午2点,是沙开友一天中最悠闲的时间,作为合肥九牛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最近考虑最多的事情就是如何养出一头好牛,好让九牛产的原奶能够卖出一个好价钱。“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我们必须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对待每一头奶牛,产出最优质的原奶,这也是养殖户的‘立命之本’。”
现状:奶企进入“保本怪圈”
“对于企业今年的发展来说,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保本。”作为合肥九牛牧业管理人的沙开友心里很清楚,从去年9月份开始的“三鹿事件”以后,对于养殖企业来说,再也没有什么好日子了,他每天都要亲自把关所有的饲料和挤奶设备,因为如果有任何细节出错,就面临着“倒奶”的风险。
“和2008年相比,我们提供给伊利的原奶价格平均下降了2毛钱/公斤,而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在硬件设施上,增加投入近50万元,各种饲料的成本在这一年也像过山车一样往上涨。”沙开友表示。
沙开友对原奶降价一直耿耿于怀,2006年初,羊草、苜蓿草的价格分别是0.7元、1.0元/千克,一年之后,价格却涨到了1.0元、1.45元/千克(目前已涨到2.00元/千克)。此时的他也已经发现了企业存在的问题――成本价格传导失灵,而价格的失灵也直接导致了奶农收益的下降。
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桃楼镇养殖户陈老,作为散户的他,日子要更难熬。他告诉记者,他们家养了两头奶牛,每天产奶30公斤,但由于饲料价格昂贵,奶价太低,前段时间最低甚至达到1.3元/斤,尽管现在上调到1.5元/斤,但还是不足以弥补成本。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鲜奶单价降幅至少有30%,而且奶企明确表示要对各奶站限量收购,很多日产量比较低的也被伊利的收奶基地给砍掉了。
“从今年2月份开始,奶企收奶标准提高了,我们不得不对环境和设备进行改造,仅仅一条水泥路就修了15万元,而设备改造的费用也花了将近10万元,这些费用都是无法通过奶价提高来消耗的,因为奶企不会因为你成本提高来调整它的收购价。”沙开友告诉记者,很多个体养牛户从4月份开始,已经开始强制性改变奶牛挤奶规律,将过去一天挤奶三次改为一天两次,在奶牛喂养方面也开始减量,就是为了降低奶牛的产奶。明明知道这种做法对奶牛身体是非常有害的,“没办法,总不能看着鲜奶挤出来之后,因为卖不掉而倒掉,那样损失更大。”他说。
原因:成本上涨奶价持续走低
辛苦饲养的奶牛为什么连本钱都无法保证,甚至有的奶农选择了杀牛或者倒奶这样的“下策”。
在六安市金安区翁墩乡翁墩村,奶农李坤江等养殖户不得不将牛奶倒进沼气池。从5月1日至今,他每天不得不白白倒掉100公斤左右的牛奶,价值约260元。
“这样还不如在外打工。”奶农秦成林这些天在思考着准备将奶牛卖掉,但是15头大小奶牛,买家只愿出6万元。秦成林说,如果价格合适的话,他会将奶牛全部卖掉,“就当这几年白干了,尽量减少点损失吧,也省得费这个心了。”
沙开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头奶牛每天吃精饲料(50%玉米,25%豆粕,20%麸皮,5%碱、盐、维生素)15~20斤,费用25元左右;每天吃粗饲料(青储饲料)40~50斤,费用10元左右,算下来一头牛一天饲料要35元左右。如加上医药费成本,一头产奶奶牛一天的成本就要40元,按照目前九牛牧业500头奶牛的养殖规模,一天的养牛成本就要2万元。
一头奶牛一年产奶时间约为10个月,剩下来的两个月是没有产值的空当期,但是喂养成本一分不能少。据悉,目前伊利和蒙牛对奶牛养殖户的规模都有要求,一般日产量1.5吨~2吨才会收购。“日产1.5吨相当于要养上百头牛,一般散户当然做不到。”沙开友表示,无法达到企业要求,奶根本销不出去,大多散户长期亏损,只能走出“卖牛、杀牛、倒奶”这一步。
“最近这半年是奶农最艰难的时期。”沙开友告诉记者,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奶贱料贵”,对于个体户来说,养的奶牛越多越赔钱。同样对于企业来说,由于管理成本和饲料成本的增加,也基本处于盈亏边缘。
“你看看这些饲料,玉米秆160元每吨,山芋皮300元/吨,棉子2100元/吨,还有甜菜、大豆皮和精饲料等,在这一年当中这些饲料的平均价格都上涨了20%~30%,这些饲料都是个体户无法相比的,在保住原奶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成本。”沙开友细数着养牛源头的那些“难事”。
出路:政府助奶农渡过难关
散户牛奶无处可销,牛奶价格走低……散户和奶牛小区一致将此归为“三聚氰胺的延续副作用”,对三鹿奶粉事件发生的时间,每位受访奶农都能一口报出。合肥市一家不愿透露名字的奶品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如今已经积压了大量奶粉。记者走访了大量市民,如今,“三聚氰胺”带来的“牛奶恐惧症”虽不如去年那么严重,但对奶品消费市场仍有影响。“小孩必须得喝奶,大人现在喝得少多了。”市民陈晓强说:“每次买牛奶之前要挑很久,总担心出问题。”
“买牛奶的人担心是情有可原,可如今的牛奶质量确实把关特别严格。”沙开友表示,现在企业对奶源要求非常高:“蛋白质含量从原先的2.85提高到了2.95,奶农得通过加大饲料营养培育奶牛,牛奶质量才会提高。”成本无形加大,这让沙开友一度有苦难言,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对奶农的补助,或帮助他们重新打开奶业市场。
合肥市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高级畜牧师胡士明分析说:“如今的奶牛淘汰率估计在20%以上,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他认为,三鹿事件后奶业市场的普遍萎缩和进口奶粉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双重压力造成了奶农如今的尴尬处境,只要消费市场恢复信心,奶农还是很有希望。”
胡士明告诉记者,下一步政府还计划建立区县乳品监测机构,加强生鲜奶的质量;出台生鲜奶收购指导价,规范生鲜奶收购合同;在允许的条件下建立奶业风险金,切实保障奶农的利益。
政府希望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帮助奶农渡过难关,奶农更是不希望走向绝境。如果尴尬的现状持续下去,只能导致散户破产,大户缩水,有饲养价值的奶牛提前被送入屠宰场,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将导致奶业市场混乱,到时如果再出现牛奶供不应求,卖光了奶牛的奶农们也只能一声叹息……(周平 倪路)
下午2点,是沙开友一天中最悠闲的时间,作为合肥九牛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最近考虑最多的事情就是如何养出一头好牛,好让九牛产的原奶能够卖出一个好价钱。“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我们必须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对待每一头奶牛,产出最优质的原奶,这也是养殖户的‘立命之本’。”
现状:奶企进入“保本怪圈”
“对于企业今年的发展来说,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保本。”作为合肥九牛牧业管理人的沙开友心里很清楚,从去年9月份开始的“三鹿事件”以后,对于养殖企业来说,再也没有什么好日子了,他每天都要亲自把关所有的饲料和挤奶设备,因为如果有任何细节出错,就面临着“倒奶”的风险。
“和2008年相比,我们提供给伊利的原奶价格平均下降了2毛钱/公斤,而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在硬件设施上,增加投入近50万元,各种饲料的成本在这一年也像过山车一样往上涨。”沙开友表示。
沙开友对原奶降价一直耿耿于怀,2006年初,羊草、苜蓿草的价格分别是0.7元、1.0元/千克,一年之后,价格却涨到了1.0元、1.45元/千克(目前已涨到2.00元/千克)。此时的他也已经发现了企业存在的问题――成本价格传导失灵,而价格的失灵也直接导致了奶农收益的下降。
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桃楼镇养殖户陈老,作为散户的他,日子要更难熬。他告诉记者,他们家养了两头奶牛,每天产奶30公斤,但由于饲料价格昂贵,奶价太低,前段时间最低甚至达到1.3元/斤,尽管现在上调到1.5元/斤,但还是不足以弥补成本。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鲜奶单价降幅至少有30%,而且奶企明确表示要对各奶站限量收购,很多日产量比较低的也被伊利的收奶基地给砍掉了。
“从今年2月份开始,奶企收奶标准提高了,我们不得不对环境和设备进行改造,仅仅一条水泥路就修了15万元,而设备改造的费用也花了将近10万元,这些费用都是无法通过奶价提高来消耗的,因为奶企不会因为你成本提高来调整它的收购价。”沙开友告诉记者,很多个体养牛户从4月份开始,已经开始强制性改变奶牛挤奶规律,将过去一天挤奶三次改为一天两次,在奶牛喂养方面也开始减量,就是为了降低奶牛的产奶。明明知道这种做法对奶牛身体是非常有害的,“没办法,总不能看着鲜奶挤出来之后,因为卖不掉而倒掉,那样损失更大。”他说。
原因:成本上涨奶价持续走低
辛苦饲养的奶牛为什么连本钱都无法保证,甚至有的奶农选择了杀牛或者倒奶这样的“下策”。
在六安市金安区翁墩乡翁墩村,奶农李坤江等养殖户不得不将牛奶倒进沼气池。从5月1日至今,他每天不得不白白倒掉100公斤左右的牛奶,价值约260元。
“这样还不如在外打工。”奶农秦成林这些天在思考着准备将奶牛卖掉,但是15头大小奶牛,买家只愿出6万元。秦成林说,如果价格合适的话,他会将奶牛全部卖掉,“就当这几年白干了,尽量减少点损失吧,也省得费这个心了。”
沙开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头奶牛每天吃精饲料(50%玉米,25%豆粕,20%麸皮,5%碱、盐、维生素)15~20斤,费用25元左右;每天吃粗饲料(青储饲料)40~50斤,费用10元左右,算下来一头牛一天饲料要35元左右。如加上医药费成本,一头产奶奶牛一天的成本就要40元,按照目前九牛牧业500头奶牛的养殖规模,一天的养牛成本就要2万元。
一头奶牛一年产奶时间约为10个月,剩下来的两个月是没有产值的空当期,但是喂养成本一分不能少。据悉,目前伊利和蒙牛对奶牛养殖户的规模都有要求,一般日产量1.5吨~2吨才会收购。“日产1.5吨相当于要养上百头牛,一般散户当然做不到。”沙开友表示,无法达到企业要求,奶根本销不出去,大多散户长期亏损,只能走出“卖牛、杀牛、倒奶”这一步。
“最近这半年是奶农最艰难的时期。”沙开友告诉记者,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奶贱料贵”,对于个体户来说,养的奶牛越多越赔钱。同样对于企业来说,由于管理成本和饲料成本的增加,也基本处于盈亏边缘。
“你看看这些饲料,玉米秆160元每吨,山芋皮300元/吨,棉子2100元/吨,还有甜菜、大豆皮和精饲料等,在这一年当中这些饲料的平均价格都上涨了20%~30%,这些饲料都是个体户无法相比的,在保住原奶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成本。”沙开友细数着养牛源头的那些“难事”。
出路:政府助奶农渡过难关
散户牛奶无处可销,牛奶价格走低……散户和奶牛小区一致将此归为“三聚氰胺的延续副作用”,对三鹿奶粉事件发生的时间,每位受访奶农都能一口报出。合肥市一家不愿透露名字的奶品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如今已经积压了大量奶粉。记者走访了大量市民,如今,“三聚氰胺”带来的“牛奶恐惧症”虽不如去年那么严重,但对奶品消费市场仍有影响。“小孩必须得喝奶,大人现在喝得少多了。”市民陈晓强说:“每次买牛奶之前要挑很久,总担心出问题。”
“买牛奶的人担心是情有可原,可如今的牛奶质量确实把关特别严格。”沙开友表示,现在企业对奶源要求非常高:“蛋白质含量从原先的2.85提高到了2.95,奶农得通过加大饲料营养培育奶牛,牛奶质量才会提高。”成本无形加大,这让沙开友一度有苦难言,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对奶农的补助,或帮助他们重新打开奶业市场。
合肥市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高级畜牧师胡士明分析说:“如今的奶牛淘汰率估计在20%以上,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他认为,三鹿事件后奶业市场的普遍萎缩和进口奶粉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双重压力造成了奶农如今的尴尬处境,只要消费市场恢复信心,奶农还是很有希望。”
胡士明告诉记者,下一步政府还计划建立区县乳品监测机构,加强生鲜奶的质量;出台生鲜奶收购指导价,规范生鲜奶收购合同;在允许的条件下建立奶业风险金,切实保障奶农的利益。
政府希望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帮助奶农渡过难关,奶农更是不希望走向绝境。如果尴尬的现状持续下去,只能导致散户破产,大户缩水,有饲养价值的奶牛提前被送入屠宰场,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将导致奶业市场混乱,到时如果再出现牛奶供不应求,卖光了奶牛的奶农们也只能一声叹息……(周平 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