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饮料行业高速发展
一、“十一五”期间饮料行业高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中国饮料行业保持快速发展,从产量、利税等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009年全国饮料总产量为8130万吨,是2005年3380万吨的2.4倍;全国人均饮料年消费量达到60kg,是2005年的2.3倍。预计2010年全国饮料总产量将达1亿吨左右。2009年全国饮料利税总额为341.5亿元,是2005年128.7亿元的2.65倍。
在我国饮料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一批本土品牌逐渐成为或全国、或区域、或品种的主力品牌。目前,全国饮料行业已有5个品类、24家企业获得“中国名牌”称号。至2009年,“中国饮料工业二十强”规模得到相应发展,实现饮料总产量3519万吨,比2007年增加36.90%,占全国43.28%。
二、饮料行业发展潜力巨大,竞争将升级
由于我国目前的人均饮料消费量(70kg/年)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90升/年),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料市场潜力巨大。目前补营养、补餐、增强体能和智能、休闲等饮料的开发会更加凸显饮料市场的未来潜力。
由于饮料行业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化程度极高的行业,同时多数品类又是一个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行业,加之2009年饮料产能增加过快,这就决定了饮料市场竞争激烈的必然性。“十一五”期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价格层面的低水平竞争,今后的竞争将更多体现在企业美誉度、品牌亲和力、食品安全、产品质量、产品特质、渠道渗透、广告投入等方面,将会有更多的新设计、新包装、新的市场推广活动。此外,饮料“寡头”之间、其他行业重量级企业的进入将会加剧饮料行业的竞争。
人才将成为饮料行业的竞争核心,管理、营销、岗位技能的人才竞争也将成为饮料行业的特点,“挖人”现象将时有发生。
节水、节能、降耗、环保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被列入约束性指标,国家还要求各产品必须制定耗水、耗能定额,因此,饮料“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节水、节能、减排、环保的目标值。
水、能源及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饮料行业的成本压力巨大,因此,饮料行业降低成本、避免价格战的恶性竞争、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和能力的体现。
三、饮料行业“十二五”预期
饮料行业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保守估计,未来五年,我国饮料总产量将保持12%-15%的年均增速发展,其中包装饮用水仍然占有最大比重,茶饮料、蛋白饮料的发展势头迅猛,比重将有所提高。
此外,更加注重科技对饮料生产的贡献、更加注重食品质量安全、更加注重区域品牌和全国性品牌的共同发展、更加注重对员工的关爱。
饮料行业的节能节水降耗水平在“十一五”期间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十二五”将进一步提高,其目标是,主要饮料吨产品平均耗水量比2009年降低15%,主要饮料吨产品平均能耗比2009年降低15%,吨产品平均COD产生量比2010年降低10%左右,排出的污水COD含量必须小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单位饮料产量CO2排放量比2010年降低10%。此外,饮料行业将努力提高废渣综合利用率,2015年废渣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0%。这一目标的完成表明,饮料行业将有更多产品的节能节水降耗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四、饮料行业发展与农业息息相关
饮料产业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国家增加税收、拉动就业、服务三农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饮料产品中有60%的产品是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饮料行业的发展系着“三农”,例如,25%的蔗糖被用于饮料,浓缩苹果汁使数千万果农得到100亿元收入,使用茶叶为茶农带来33亿元的收入,另外柑橘类水果、谷物、草本植物等原料的使用都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饮料行业的发展不是孤立存在的,离不开机械设备、包装行业的技术创新,饮料行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约40万人的直接就业机会及约400万人的间接就业机会,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消费产品,饮料行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