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销的啤酒大麦能走多远(下)
我国啤酒业的快速发展,使原料的供求矛盾难以解决,价格杠杆将是缓解这一矛盾的主导因素。我国目前啤酒的年销量已达3515.15万千升,成为世界最大的啤酒市场,有专家预计,我国在今后几年内啤酒市场还会以6%7%的速度增长,有的认为这种速度可能会达到10%15%。 啤酒
我国啤酒业的快速发展,使原料的供求矛盾难以解决,价格杠杆将是缓解这一矛盾的主导因素。我国目前啤酒的年销量已达3515.15万千升,成为世界最大的啤酒市场,有专家预计,我国在今后几年内啤酒市场还会以6%—7%的速度增长,有的认为这种速度可能会达到10%—15%。
啤酒业增长的理由主要来自空前的发展机遇:2007年到2010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各种国际大型活动接踵而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等都给啤酒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气候变暖,也是啤酒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专家预测,今后在世界啤酒增加的产量中,将有50%来自中国。而目前我国低端啤酒市场占据85%,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低端市场为主的格局恐怕难以改变。
国产啤麦价格较进口麦要低很多,并且理化指标完全能够满足低端啤酒的生产要求,这就意味着在今后啤酒生产商将会把主要目光投向国产啤麦。啤酒业的高速发展,要求我国啤麦种植面积每年至少要增加80万亩至100万亩之间。到2010年,我国啤麦种植面积应该增加到1300万亩至1500万亩左右,才有可能满足市场需求。
耕地本来就非常紧张的我国,靠什么来保证啤麦面积的增加?最主要的途径只能是市场价格。这种发展中的供求矛盾,使啤麦价格在今后完全可能继续坚挺。
啤酒生产商采取多种手段,消化原料涨价带来的影响。眼下,啤酒生产商除在管理上尽快与国际接轨,以降低生产成本方式来消化原料涨价带来的不利影响之外,还在其他方面煞费苦心:如改变瓶装,由原来的650ml改为630ml,甚至更少;啤酒度数由过去普遍采用的12度,降为10度左右。这样一来可以更适合大多数消费者的口感要求,二来可以加大销售量,而厂家得到的最直接的回报则是降低了原料消耗;在允许的范围内,采用其他原料来代替啤麦原料。总之,以啤酒的大幅涨价来转嫁原料涨价带来的影响,已不再是聪明厂家的主要选择,更何况啤酒销售中的价格大战,给厂家留下的转嫁机会已经很小了。
我国有着很好的啤麦种植条件,甘肃和新疆气候与澳大利亚相当,东北与加拿大相当,应该说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然而,啤麦生产却一直不如人意,到现在既无“量”也无“质”,这与啤酒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啤麦价格长期在低迷状态下徘徊,时而还会出现伤农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啤麦种植效益偏差,麦农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科研跟不上,品种更新换代缓慢。同时,在生产方式上,啤麦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产业化程度低,生产中随意性和盲目性大,啤麦种植、麦芽加工和啤酒生产三者各自为阵,没有形成产业链条,使得啤麦的质量和产量都难以得到保证,这与啤酒企业集团的集约化生产形成强烈反差。
燕京啤酒副董事长戴永全认为,解决啤酒大麦的生产与供应问题,是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渐进完善的过程。为保证我国啤酒业的健康发展,农业部于2004年制订了一个《中国啤酒大麦发展规划》,试图解决我国啤酒大麦发展和产业化问题,但规划的实施情况却不容乐观。
今年全球凸现啤麦安全问题,啤麦价格暴涨,这既是对我国啤酒业的一个警示信号,同时,也是我国啤麦发展的良好契机。价格作用的加大,使啤麦种植面积在增加的同时,有望加速啤麦生产的产业化进程,有可能促进啤麦生产、麦芽加工和啤酒生产商三者的联盟。由此来看,啤麦涨价,对我国啤酒产业的发展应该是一件好事。
啤酒业增长的理由主要来自空前的发展机遇:2007年到2010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各种国际大型活动接踵而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等都给啤酒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气候变暖,也是啤酒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专家预测,今后在世界啤酒增加的产量中,将有50%来自中国。而目前我国低端啤酒市场占据85%,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低端市场为主的格局恐怕难以改变。
国产啤麦价格较进口麦要低很多,并且理化指标完全能够满足低端啤酒的生产要求,这就意味着在今后啤酒生产商将会把主要目光投向国产啤麦。啤酒业的高速发展,要求我国啤麦种植面积每年至少要增加80万亩至100万亩之间。到2010年,我国啤麦种植面积应该增加到1300万亩至1500万亩左右,才有可能满足市场需求。
耕地本来就非常紧张的我国,靠什么来保证啤麦面积的增加?最主要的途径只能是市场价格。这种发展中的供求矛盾,使啤麦价格在今后完全可能继续坚挺。
啤酒生产商采取多种手段,消化原料涨价带来的影响。眼下,啤酒生产商除在管理上尽快与国际接轨,以降低生产成本方式来消化原料涨价带来的不利影响之外,还在其他方面煞费苦心:如改变瓶装,由原来的650ml改为630ml,甚至更少;啤酒度数由过去普遍采用的12度,降为10度左右。这样一来可以更适合大多数消费者的口感要求,二来可以加大销售量,而厂家得到的最直接的回报则是降低了原料消耗;在允许的范围内,采用其他原料来代替啤麦原料。总之,以啤酒的大幅涨价来转嫁原料涨价带来的影响,已不再是聪明厂家的主要选择,更何况啤酒销售中的价格大战,给厂家留下的转嫁机会已经很小了。
我国有着很好的啤麦种植条件,甘肃和新疆气候与澳大利亚相当,东北与加拿大相当,应该说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然而,啤麦生产却一直不如人意,到现在既无“量”也无“质”,这与啤酒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啤麦价格长期在低迷状态下徘徊,时而还会出现伤农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啤麦种植效益偏差,麦农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科研跟不上,品种更新换代缓慢。同时,在生产方式上,啤麦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产业化程度低,生产中随意性和盲目性大,啤麦种植、麦芽加工和啤酒生产三者各自为阵,没有形成产业链条,使得啤麦的质量和产量都难以得到保证,这与啤酒企业集团的集约化生产形成强烈反差。
燕京啤酒副董事长戴永全认为,解决啤酒大麦的生产与供应问题,是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渐进完善的过程。为保证我国啤酒业的健康发展,农业部于2004年制订了一个《中国啤酒大麦发展规划》,试图解决我国啤酒大麦发展和产业化问题,但规划的实施情况却不容乐观。
今年全球凸现啤麦安全问题,啤麦价格暴涨,这既是对我国啤酒业的一个警示信号,同时,也是我国啤麦发展的良好契机。价格作用的加大,使啤麦种植面积在增加的同时,有望加速啤麦生产的产业化进程,有可能促进啤麦生产、麦芽加工和啤酒生产商三者的联盟。由此来看,啤麦涨价,对我国啤酒产业的发展应该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