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湛江甘蔗种植和糖业生产的历史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8-10-21 10:52 行业分析
](一)甘蔗是我国制糖的主要原料。而糖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和产值仅次于粮食、油料、棉花居第四位。而在世界食糖总产量中,蔗糖约占65%,我国则占80%以上。同时,甘蔗还是轻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因而,发展甘蔗生产,对提高人民的生活、促进
](一)甘蔗是我国制糖的主要原料。而糖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和产值仅次于粮食、油料、棉花居第四位。而在世界食糖总产量中,蔗糖约占65%,我国则占80%以上。同时,甘蔗还是轻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因而,发展甘蔗生产,对提高人民的生活、促进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产糖大国,甘蔗种植面积从1949年160万亩发展到1998年2000万亩;甘蔗总产从1949年264.2万吨发展到1998年的8343.8万吨,至1998~1999年,全国蔗糖总产达到770.1万吨,占全国食糖总量的86.2%。

  (三)湛江是我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之一,目前与广西、云南三足鼎立于中国糖市。而且种蔗和糖料加工的历史相当悠久,据《徐闻县志》上记载,明代以前雷州半岛就已经有了用土糖寮加工甘蔗生产食糖。2006跨2007年榨季,湛江地区甘蔗总产1101万吨,蔗糖总产109万吨,分别比历史上最高的1992跨1993年榨季的1013万吨和105万吨增长8.7%和3.8%,再创历史新高,在我国糖业生产上的地位不可动摇, 湛江食糖更因远销国内、外而闻名于世!

  (四)在湛江糖业发展史上,湛江糖业曾经历过两次比较大的波折,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一次是90年代中期,其中90年代中后期的这次令我们所有人都印象深刻: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湛江糖业曾暂时陷入严重困境,很多糖厂倒闭,工人下岗……人们似乎不大兴趣谈甘蔗糖业,甚至在制定新的工业发展计划时也不把甘蔗糖业列入其中,更有甚的是,曾有人主张不要甘蔗糖业。然而,无情的事实是,甘蔗糖业不但没有消亡,而且走出了低谷,呈现新的辉煌。

  要知道,糖业生产历来在湛江的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关系到全市2万多产业工人和雷州半岛300多万蔗农的民生,是地方的主要税源和广大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项“甜蜜事业”在湛江自古以来的发展历程:

  一 、雷州半岛和甘蔗:自古以来皆蔗田碧萋萋

  (一)岭南甘蔗及雷州半岛

  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属(SaccharumL),据史料记载,甘蔗原产于印度,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目前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国位居第三,蔗区主要分布在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 甘蔗大规模栽培在华南地区的文字记载最早的是公元一世纪的《神异经》载:“南方荒内,有甘之林”。甘蔗的甘甜可口,古往今来被人们广为称道,就连那些清高儒雅的文人墨客们对其也情有独钟。而甘蔗的笔直风雅,自古文人皆赞之,如唐代诗人王维在《樱桃诗》中写道:“饮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而大医学家李时珍对甘蔗则别有一番见解,他说:“凡蔗榕浆饮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永也”,将食用甘蔗的微妙之外表述得淋漓尽致。

  雷州半岛地区夏秋高温多雨,光照强,而冬季干燥,昼夜温差大 ,十分适宜甘蔗生长和糖分积累,且半岛的土地为玄武岩台地,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主要有砖红壤、赤土田。砖红壤是由玄武岩风化发育而成,土层深厚,水分和土壤条件较优越,而且土地较多,增产潜力大,所以自古以来就建立了较好的制糖工业基础,加上有效生长期长,提高甘蔗单产和含糖率的条件比国内其它地区优越:其甘蔗产量平均亩产3.6吨以上,高于全国的水平,含糖率14%,也高于全国。至于甘蔗的品种,据《广东新语》中记,在公元6世纪以后,出现了两个甘蔗品种,一种是蔗茎比较粗壮的热带种,在古代文献中被称为“昆仑蔗”;另一种是蔗茎比较细的中国种,文献称为“荻蔗”“竹蔗”。但在后来,“昆仑蔗”演变为食用果蔗,“竹蔗”在中国几乎是唯一的榨糖用品种。本来前者茎条粗大,糖份也高一些,作榨糖用出糖率会更高,而用“竹蔗”榨糖的出糖率会低一些。新植的甘蔗采用栽种甘蔗苗繁殖,栽种后不久即生根,长出许多嫩芽,形成丛状,收割时仅收割甘蔗茎,将根仍留在土壤内,即宿根,来年,宿根重新分枝生茎。以雷州半岛专门种蔗的农民的话来说,甘蔗的栽植有所谓的“春植”、“秋植”和“宿根”三种。“春植”顾名思义是春天栽种的甘蔗,来年就可采收;第一次采收后的甘蔗根部留置在土壤内(留头),让其发芽生长谓之“宿根”,它相当于“春植”,一年后就可采收;至于“秋植”,则是七月到十月这段时间种的甘蔗,当年不能采收,必须拖个一年半左右吧。旧时采收甘蔗满辛苦,全是人工采收后,还要“揽蔗根仔”(即清除不需的蔗叶、泥土、根部的须须等),接着捆绑,然后用牛车运送到村旁的装晒场过秤,过完秤后再运到土糖寮运压榨。

  (二)从古交州盛产蔗制石蜜到广东三大糖蔗产区:自古以来皆蔗田碧萋萋

  至于甘蔗及制糖之法何时引进雷州种植,确切的时间已不可考!众说纷纭,现只能依文献史料及各朝代的社会背景来推敲:最早的是东汉杨孚的《异物志》便记载交趾(即交州,包括粤西雷州半岛一带)产蔗制石蜜(土糖),这是最早的文献记录。近代的我们从保存在湛江博物馆内乾隆年间的《麻章墟重建北帝庙碑志》上的记载,湛江市麻章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开始建造北帝庙,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建成的情况,内中主要记载了建庙资金收支情况,其中可看到收取糖商的秤捐是重要的捐献来源,几乎占了建庙资金的三分之一强,由此可以推断出至少在乾隆年间,湛江地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甘蔗种植基地与糖业商品集散基地。而就现代的就近几十年来说,更是优势明显。如广东省的有关资料记载,单在1987年湛江种植甘蔗146.86万亩,占全省甘蔗面积31.2 %;产蔗499.01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31.2%,在全省三大蔗区中面积和产量、产值均占第一位。另据《广东省志》上所记载,从上世纪60、70年开始,全省大体可以划分为三大蔗区,即雷州半岛、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平原;番禺、中山、斗门、顺德、东莞、新会、台山、 阳江、阳春、遂溪、海康、徐闻等12县市甘蔗种植面积占全省的一半以上,而在这12县市中雷州半岛就有三个县(遂溪、海康、徐闻),而且这三县在甘蔗产量上遥遥领先,牢牢地占据了排名的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