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为啥也涨价?
食用油“涨价门”的背后-食品产业网
专家观点表明,食用油价格之所以屡次大涨大跌,根源在于定价权在国际粮商手里,因此,垄断集团是食品油价格上涨的真正推手。
继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以后,食用油的涨价再一次震动了百姓敏感的神经。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12月13日监测显示,与前一日相比,食用油价格全部上涨,其中大豆调和油和纯花生油价格连涨9天,涨幅分别为2.5%和2.1%。
12月伊始的食用油价新一轮集体上涨,引发市场上议论声一片。生产企业支持的理由是原料成本推动,即国际大豆涨价,造成我国食用油价格上涨。另一个原因就是食用油现在已经开始进入消费旺季,市场的活跃支持价格走高。另有业内人士认为,食用油的这次涨价不排除“供应商炒作成分”,是厂家的一种营销手段,也可能涨价后又疯狂促销。
对于成本推动引发的涨价,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这个理由并不充分。大豆油价格该不该涨应该看国际的大豆供需状况。根据美国农业部的估计,今年世界的大豆供给增长16%,是大幅度增长。另据总部设在德国汉堡的行业期刊《油世界》发布的报告预计,2008/2009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2.332亿吨,略低于早先预测的2.344亿吨,但仍高于上年的实际产量2.22亿吨。为什么全世界的大豆产量在提高,中国的大豆油价格却涨了?
再来分析一下今年我国的食用油价格表,一年中,食用油价格经历数次涨跌。今年2月和7月,国内食用油降价,其中7月更是集体降价一成;5月份,在金龙鱼的带动之下,多个品牌陆续提价;10月中下旬,花生油率先领航提价;到12月,各品类的食用油如调和油、大豆油价格不断上扬。为什么我国食用油价格屡次大涨大跌?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郑风田教授对记者说:“现在食用油的定价权已经丧失,部分品种的集中度已跃过垄断水平,在外资形成原料买方垄断的同时,也垄断了产品定价权。”
近日,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副司长周冠华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周冠华表示,对进口大豆的高依赖,导致中国在大豆的定价方面早已经失去了话语权。
据了解,目前掌握全球粮食运销的是四家跨国公司,分别是ADM、邦吉、嘉吉以及路易达孚,在业内被称作四大粮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被四大跨国粮商所控制。四大粮商基本上控制了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原料市场及全球运输和仓储系统,全球期货市场的定价权也被跨国资本操纵。
至于国内市场,郑风田介绍说,目前我国90多家大型油脂企业中,已经有64家被跨国四大粮商参股控股,占总股本的66%。我国十大食用油加工企业中,年产量150万吨以上的有三家企业,即“益海”、“嘉里”、“中粮”,前两家企业都有外资背景且同属一个集团,即马来西亚丰益国际。“嘉里”拥有金龙鱼、胡姬花、花旗等食用油品牌,“益海”参股生产鲁花等知名品牌。金龙鱼已成功控股38家企业,参股鲁花等加工企业,工厂遍布全国。而“中粮系”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贸易进口对象仍是美国ADM。
由此可见,市场上销售的各种“知名”食用油品牌中,许多都有四大粮商的背景。数据显示,目前金龙鱼、福临门、鲁花三大食用油品牌占中国食用油70%以上市场份额,其中“丰益嘉里系”独占中国食用油近50%市场份额。
记者注意到,此次尽管食用油全面提价,但是,涨价幅度较高同时也是最早开始涨价的,正是四大粮商旗下或者是控股的品牌。郑风田告诉记者,我国的食用植物油近年来需求虽然不断增长,但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却在锐减,食用油60%依靠进口已成事实。四大跨国粮商凭借国际资本,已基本完成对上中下游的绝对控制权,下一步就是坐等收钱了。
周冠华认为,像金龙鱼等占市场份额是比较大的,小包装市场大约占60%左右,所占份额确实非产高,谁掌握着油料资源,谁就掌握定价权。
专家观点表明,食用油价格之所以屡次大涨大跌,根源在于定价权在国际粮商手里,因此,垄断集团是食品油价格上涨的真正推手。
事实上,食用油价格受市场影响,价格出现波动本来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市场行为。但如果出现垄断性操纵,则是市场所不允许的。根据AC·尼尔森统计数据的测算,目前,由益海、嘉里生产的“金龙鱼”牌小包装食用油及其所有相关品牌的市场份额合计大约占到了50%。郑风田说:“按反垄断法规定,如果一个行业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30%甚至50%,就可以达到左右市场价格水平,由此形成垄断,对整体行业发展不利。而目前外资系已逐步形成垄断布局,对我国食用油安全造成威胁。”郑风田呼吁要“保护食用油安全”,要打破垄断,维护市场竞争应有的公平。
对于未来食用油价的走势以及食用油涨价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的问题,郑风田认为,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继续观察,目前还是言之过早。当前,外资垄断导致定价权丧失是最大的问题,如何解决“想怎么涨就怎么涨”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继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以后,食用油的涨价再一次震动了百姓敏感的神经。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12月13日监测显示,与前一日相比,食用油价格全部上涨,其中大豆调和油和纯花生油价格连涨9天,涨幅分别为2.5%和2.1%。
12月伊始的食用油价新一轮集体上涨,引发市场上议论声一片。生产企业支持的理由是原料成本推动,即国际大豆涨价,造成我国食用油价格上涨。另一个原因就是食用油现在已经开始进入消费旺季,市场的活跃支持价格走高。另有业内人士认为,食用油的这次涨价不排除“供应商炒作成分”,是厂家的一种营销手段,也可能涨价后又疯狂促销。
对于成本推动引发的涨价,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这个理由并不充分。大豆油价格该不该涨应该看国际的大豆供需状况。根据美国农业部的估计,今年世界的大豆供给增长16%,是大幅度增长。另据总部设在德国汉堡的行业期刊《油世界》发布的报告预计,2008/2009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2.332亿吨,略低于早先预测的2.344亿吨,但仍高于上年的实际产量2.22亿吨。为什么全世界的大豆产量在提高,中国的大豆油价格却涨了?
再来分析一下今年我国的食用油价格表,一年中,食用油价格经历数次涨跌。今年2月和7月,国内食用油降价,其中7月更是集体降价一成;5月份,在金龙鱼的带动之下,多个品牌陆续提价;10月中下旬,花生油率先领航提价;到12月,各品类的食用油如调和油、大豆油价格不断上扬。为什么我国食用油价格屡次大涨大跌?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郑风田教授对记者说:“现在食用油的定价权已经丧失,部分品种的集中度已跃过垄断水平,在外资形成原料买方垄断的同时,也垄断了产品定价权。”
近日,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副司长周冠华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周冠华表示,对进口大豆的高依赖,导致中国在大豆的定价方面早已经失去了话语权。
据了解,目前掌握全球粮食运销的是四家跨国公司,分别是ADM、邦吉、嘉吉以及路易达孚,在业内被称作四大粮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被四大跨国粮商所控制。四大粮商基本上控制了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原料市场及全球运输和仓储系统,全球期货市场的定价权也被跨国资本操纵。
至于国内市场,郑风田介绍说,目前我国90多家大型油脂企业中,已经有64家被跨国四大粮商参股控股,占总股本的66%。我国十大食用油加工企业中,年产量150万吨以上的有三家企业,即“益海”、“嘉里”、“中粮”,前两家企业都有外资背景且同属一个集团,即马来西亚丰益国际。“嘉里”拥有金龙鱼、胡姬花、花旗等食用油品牌,“益海”参股生产鲁花等知名品牌。金龙鱼已成功控股38家企业,参股鲁花等加工企业,工厂遍布全国。而“中粮系”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贸易进口对象仍是美国ADM。
由此可见,市场上销售的各种“知名”食用油品牌中,许多都有四大粮商的背景。数据显示,目前金龙鱼、福临门、鲁花三大食用油品牌占中国食用油70%以上市场份额,其中“丰益嘉里系”独占中国食用油近50%市场份额。
记者注意到,此次尽管食用油全面提价,但是,涨价幅度较高同时也是最早开始涨价的,正是四大粮商旗下或者是控股的品牌。郑风田告诉记者,我国的食用植物油近年来需求虽然不断增长,但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却在锐减,食用油60%依靠进口已成事实。四大跨国粮商凭借国际资本,已基本完成对上中下游的绝对控制权,下一步就是坐等收钱了。
周冠华认为,像金龙鱼等占市场份额是比较大的,小包装市场大约占60%左右,所占份额确实非产高,谁掌握着油料资源,谁就掌握定价权。
专家观点表明,食用油价格之所以屡次大涨大跌,根源在于定价权在国际粮商手里,因此,垄断集团是食品油价格上涨的真正推手。
事实上,食用油价格受市场影响,价格出现波动本来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市场行为。但如果出现垄断性操纵,则是市场所不允许的。根据AC·尼尔森统计数据的测算,目前,由益海、嘉里生产的“金龙鱼”牌小包装食用油及其所有相关品牌的市场份额合计大约占到了50%。郑风田说:“按反垄断法规定,如果一个行业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30%甚至50%,就可以达到左右市场价格水平,由此形成垄断,对整体行业发展不利。而目前外资系已逐步形成垄断布局,对我国食用油安全造成威胁。”郑风田呼吁要“保护食用油安全”,要打破垄断,维护市场竞争应有的公平。
对于未来食用油价的走势以及食用油涨价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的问题,郑风田认为,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继续观察,目前还是言之过早。当前,外资垄断导致定价权丧失是最大的问题,如何解决“想怎么涨就怎么涨”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