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让绍兴成为中国黄酒的“硅谷”

华夏酒报 2010-11-10 09:58 行业分析
绍兴黄酒:时不我待盼“蝶变”
提要: 据统计,绍兴现有86家黄酒生产企业,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年产10万千升以上的只有古越龙山、会稽山两家。古越龙山这几年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整合行业优势、产能迅速扩张,成为中国最大的黄酒企业之一。5年前,会稽山收购了嘉善酒厂,这一举措使得会稽山产能翻了一番,市场覆盖率和竞争力大增。号称黄酒出口量全国第一的塔牌黄酒以纯手工酿造酒为特色,以浙江省粮油进出口公司作后盾,也不失时机地收购了周边的两家酒厂,从而坐上绍兴黄酒业第三把交椅。


  11月7日,第16届中国绍兴黄酒节暨绍兴黄酒开酿仪式在绍兴中国黄酒博物馆广场举行,绍兴当地15家骨干黄酒企业代表悉数到场,参加了祈求“老酒醇香、企业兴旺”的“开酿祭”。这是绍兴黄酒又一次吹响做大做强黄酒产业、谋求更好更快发展的“集结号”。

  时势,催生“黄酒军团”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黄酒处于一种裹足不前的阶段之中,谈不上发展。黄酒行业真正有所进步和发展,那也是近十几年的事。虽说绍兴黄酒代表了中国黄酒的水平和高度,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七分之一,但由于全国黄酒总体规模和实力不大,黄酒在中国酿酒产业的大盘中,只能算是一个小酒种,这与黄酒的历史渊源和所具有的养生地位极不相称。

     为什么堪称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又被推崇为养生好酒的黄酒,发展却如此缓慢?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黄酒分会会长、著名黄酒专家毛照显对此深有感触,他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全国有900家黄酒生产企业,每家企业一年生产量平均不足3000千升,这反映出我们的黄酒企业集中度和规模化程度很低,绝大多数黄酒企业属于简陋的手工作坊式生产,这是长期以来制约黄酒企业健康、快速、高效发展的命门。”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黄酒分会理事长傅建伟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黄酒企业要有突破性发展,必须解决小而散、技术低、品质差的问题,黄酒集中度达到35%以上,这样才具有区域竞争力优势,否则只能是一盘散沙。

     而在浙江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傅祖康看来,整合行业资源,培育黄酒军团是黄酒行业实现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统计,绍兴现有86家黄酒生产企业,年产10万千升以上的只有古越龙山、会稽山两家。古越龙山这几年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整合行业优势、产能迅速扩张,成为中国最大的黄酒企业之一。5年前,会稽山收购了嘉善酒厂,这一举措使得会稽山产能翻了一番,市场覆盖率和竞争力大增。号称黄酒出口量全国第一的塔牌黄酒以纯手工酿造酒为特色,以浙江省粮油进出口公司作后盾,也不失时机地收购了周边的两家酒厂,从而坐上绍兴黄酒业第三把交椅。

     业内权威人士普遍认为,绍兴黄酒作为中国黄酒的“领头羊”,必须把规模壮大和产业升级作为两大抓手,培育军团企业,提高抗风浪能力。当前,面对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挑战和机遇并存,绍兴黄酒要加强行业整合力度,力争用3年—5年时间,打造出20家规模实力在5万千升以上的大企业,这样绍兴黄酒的集中度就会越来越高,竞争力也会越来越强,行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越来越大,就能引导、带领绍兴整个黄酒产业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

  国粹,呼唤品牌崛起

     黄酒是中国的国粹,绍兴黄酒是中国黄酒的发源地,这些都要求绍兴黄酒要担负起责任和使命,把国粹黄酒做大、做强、做优。




     近几年,绍兴黄酒在品牌塑造、名牌打造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推动绍兴黄酒走出地域,走向全国大市场。2005年9月,由著名演员陈宝国代言的古越龙山广告在央视一套黄金强档栏目震撼登场,开创了绍兴黄酒打造品牌,树立形象之先例。2008年,会稽山提出“打造标杆”的理念,意欲提升行业和产品价值,并出资500万元聘请国际知名策划公司对“会稽山”品牌进行立体式战略定位研究。现在,“纯正五年”黄酒一炮打响,成为市场新宠。

     这只是绍兴黄酒品牌突围的个案凸现,还有很多企业没有把打造品牌、发挥品牌效应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黄酒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沈振昌认为,品牌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是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驰骋天地的通行证。现在,绍兴众多企业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绍兴黄酒”这块金字招牌,塑造自己的品牌,结果企业产品走不出去,市场越做越吃力,企业发展步履艰难。

     因此,绍兴黄酒要实现大跨越、大发展,打造品牌是重要举措。现在绍兴黄酒有了发展的质量优势、地理优势、人文优势等基础,要像大力推动绍兴黄酒集群式发展那样,大力发展一批品牌集群,打造出10个—20个叫响国内外的中国名牌黄酒,让绍兴黄酒驰名中外,走向世界,让绍兴成为中国黄酒的“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