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市场营销 > 行业分析 >

行业分析

茅台、五粮液成奢侈品聪明反被聪明误

华夏酒报 2011-01-14 10:00 行业分析
茅台、五粮液为什么成不了奢侈品?

提要:拿茅台、五粮液与国际奢侈品对比有失公允,毕竟不是一个档次和级别的。那么,我们就事论事,他们是否有成为中国奢侈品的潜质呢?我看可能性为零。我们知道,茅台靠的是红色血液,才会成为白酒行业里的龙头,五粮液也就是机缘巧合而成就的一个品牌,具有暴发户性质。这些流着草根血统的白酒想成为奢侈品,谈何容易?

    随着茅台、五粮液的大幅提价,一些媒体机构便开始鼓吹茅台、五粮液将成为中国的奢侈品。媒体机构为商家说话,这本身就牵扯到一定的利益关系,很难说得上客观公正。所以,他们嘴里的“奢侈品”也就没有了多少含金量。
 
    奢侈品不是靠涨价涨上去的,涨上去的,最终都将成为腐败品。每经评论员叶檀说,“不管茅台酒价格如何上涨,永远供不应求,因为有一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群体将茅台酒等同于身份的标志,从中享受消费之外的至高乐趣。”“看透中国的资本市场定价,看破中国的白酒妖股,只要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与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公费花销就够了。”茅台市价从300多元上涨到目前的1200多远一瓶,其中53度飞天茅台7个月内涨幅超70%,一瓶50年茅台更是拍出100万元价格。可以看出,茅台是铁了心要通过涨价来实现其奢侈品的梦想。
 
    更为荒诞的是茅台、五粮液拿出来的提价理由让人啼笑皆非。茅台表示,提价是“为更好地统筹兼顾好国家、消费者、企业、经销商和投资者等各相关方的利益,同时考虑到该公司产品市场供求状况、原辅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企业发展战略需要等因素”。五粮液的理由是“为更好地调整市场供需矛盾,满足广大消费者身份需求和价值体现,结合对经济形势、市场规律、产能、税负、原材料因素进行的综合调研论证,决定对市场供货价格和终端零售价格做调整”。涨价是为了国家利益,为了消费者的身份需求,我们不得不怀疑茅台、五粮液那些专职搞文字的人,是不是脑子进水了!这样的涨价理由,是不是太过傲慢了?太过低估民众的智商了?
 
     茅台、五粮液不愧是玩弄厚黑学的高手,明明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非要戴上仁义道德的面具来忽悠消费者。这样没有市场操守和道德的企业,试问如何能够成为奢侈品?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中国根本就没有奢侈品,中国的土壤孕育出来的都是腐败品。国外的奢侈品来到中国也就变了味,不是成为了山寨品的代名词,就是成为暴发户的代名词,又或者是腐败品的代名词。说到底,茅台、五粮液之所以如此蛮横,从不考虑舆论的力量和老百姓的口碑,完全是因为他们有着一群“麻木不仁”的消费群体,视金钱如“粪土”的“大款”。
 
    什么是奢侈品?沃尔冈•拉茨勒在畅销书《奢侈带富足》这样定义奢侈:“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或服务决定。”在国际上奢侈品被定义“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与定义对照,茅台、五粮液哪点符合呢?论品质、品牌、服务、档次,他们比得上轩尼诗、芝华士、人头马、罗曼尼-康帝吗?估计连伏特加都比不上。论血统,他们比得上路易威登、爱马仕、娇兰吗?国外的奢侈品动则都是几百年的历史积淀,而我们的茅台、五粮液呢?区区几十年,就妄谈奢侈品,真是夜郎自大,不自量力。
 
    当然,拿茅台、五粮液与国际奢侈品对比有失公允,毕竟不是一个档次和级别的。那么,我们就事论事,他们是否有成为中国奢侈品的潜质呢?我看可能性为零。我们知道,茅台靠的是红色血液,才会成为白酒行业里的龙头,五粮液也就是机缘巧合而成就的一个品牌,具有暴发户性质。这些流着草根血统的白酒想成为奢侈品,谈何容易?首先他们自身都没有把自己定位为奢侈品,茅台、五粮液的产品线上下通吃,子品牌花样繁多,边做白酒,边想着其它产业,试问,这样朝三暮四的企业如何有做奢侈品的耐心和毅力呢?
 
    在普通百姓的眼里,茅台、五粮液更是没有什么好的口碑,不过是腐败的代名词而已。“喝的不买,买的不喝”,反应了民间对待茅台、五粮液的基本价值判断。试问,一个与腐败朝夕相处的牌子,怎么可能成为奢侈品呢?可怜那些拿着茅台、五粮液推杯换盏的群体,还以为自己享受的是尊贵。实际上,所有和茅台、五粮液有染的人与事,都被贴上了腐败的标签。茅台、五粮液的价格和销量就是腐败的风向标,茅台、五粮液价格疯狂,也从间接反映了腐败的恶化。
 
    曾经季克良说过,要产让老百姓喝得起的茅台酒。事实证明,这是一句彻彻底底的谎言,网上有一篇拍季老爷子马屁的文章——《拈花煮酒 云淡风清》,其人与茅台酒在老百姓的恶劣口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茅台领导人的负面报道,莫过于原茅台总经理乔洪的贪污受贿。乔洪对于茅台品牌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他揭开了茅台集团内幕的冰山一角,对于季老爷子,坊间也是流言蜚语,各种议论都有。一个不走市场化运作的品牌,能够成为中国白酒的带头大哥,自然有其非同一般的手腕,至于其运作的内幕,也只有局中人才了解。
 
    相比茅台,五粮液也不是那么的干净。2009年,五粮液“遭证监会立案调查”,这一危机虽然被五粮液公关涉险过关,但后续影响依然存在,对于五粮液坊间传言,也是越演越烈。没有几个人相信茅台、五粮液的纯洁,就像没有人相信做了多年的妓女还是处女一样。试问,这样的企业如何能够成为奢侈品牌?奢侈品的认定标准,价格仅仅是其中一项指标,其做工品质、文化历史底蕴、品牌形象以及商业道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要调查一下哪些人在喝茅台、五粮液,就会明白,他们到底属于几流的货色了。
 
    如今,茅台、五粮液顶着千夫所指的骂名强制涨价,渴望通过涨价这一饮鸩止渴的途径走向奢侈品之路,可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到最后,不过是误了卿卿性命,自讨苦吃。可以预见的是,茅台、五粮液这样的企业,只会离奢侈品的道路越来越远,离腐败品的道路越来越近,除此之外,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