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不畅的代价异常昂贵
在国内排名前四的经济型酒店相继IPO后,大摩对上市无望的莫泰如何赚取高额回报伤透脑筋。此番出让,互不相让,投行、PE与酒店业大鳄之间的“财富豪赌”精彩上演。
卖方的“苦衷”
大摩着急套现,竞购方要价也不低。
3月15日,莫泰控股权最后一轮竞标参与者名单上,依然有如家、格林豪泰、法国雅高集团与黑石集团的联合收购体、喜达屋与锦江之星联合收购体。如今,这份名单已基本锁定在最后两组人马,谈判却依旧举步维艰。
“大摩没有打算出售其持有的全部莫泰股权,只是出售51%,且10亿美元底价没有退让余地。”一位参与竞标谈判过程的知情人士透露。“但两家竞购方均表示希望购到莫泰近88%股权。”
只是,三方博弈几近“僵持”。
在他看来,黑石与雅高采取的是并购基金运作模式,先尽可能多地收购莫泰股权,再通过提高莫泰运营管理能力以提升其经营利润,最终再以IPO或被并购方式退出,实现投资高回报。
据了解,黑石集团大中华区负责人梁锦松目前已负责对莫泰的收购事宜。
而持有莫泰股权的是大摩旗下的一只房地产基金(Morgan Stanley Real Estate FundGlobal)。而当下窘境是,这只基金即将到期,需要套现项目返还出资人投资收益。
事实上,大摩当初的高投入并没有换来高回报。
2005年底,大摩以2000万美元购买莫泰约20%股权。随着莫泰迅速扩张,大摩在莫泰扩张运营方面的总投入已接近24亿元人民币,不断增资与由业绩对赌协议衍生的股权增持,令大摩累计增持莫泰股份达到约88%。
大摩大幅增持莫泰股权,却是情非得已。
记者了解到,除了业务扩张需要给莫泰增资扩股,2007-2008年期间莫泰并没有按照原定计划实现海外IPO,大摩按对赌协议约定增持莫泰部分股权。但更重要的是,大摩作为控股股东,与莫泰管理层的关系也未必“和谐”。
市场传闻,因违反美国《海外反腐败法案》,这只房地产基金的管理人,大摩地产基金中国项目主管 Garth Peterson已于2008年底离职。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大摩证实。
而继任者没有迅速弥补“空缺”。有知情人士指出,“大摩方面与莫泰管理层在经营决策等方面的沟通并不畅通。”
沟通不畅的代价异常昂贵:莫泰制定的IPO计划基本难以执行。“后来莫泰打算国内上市,但公司架构已是海外红筹模式,要转回境内控股公司模式,需要和外资股东方进行深入沟通,最终无果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