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向西
2006年,作为耐克公司创始人,彼时68岁的Philip H. Knight开始考虑从公司CEO的位置上退下来。他的选择有两个,Mark Parker(下称马克)或是Charlie Denson(下称查理)。
从外界的角度来看,马克长于产品设计,其本人主持研发的Air Max气垫鞋,曾一度帮助1986~1987年销售额下降18%的耐克重拾升势;而查理则主要从事运营,长期拼杀在竞争最激烈的销售最前沿。
Knight最终的选择颇具智慧他让马克出任耐克集团CEO,而查理就任耐克品牌全球总裁。这一安排的妙处是,对外,耐克仍然是一个偏重运动文化、关注精神追求而非斤斤计较于商业利润的伟大公司;同时,查理执掌的耐克品牌,旗下辖耐克篮球、足球、跑步、男子训练、女子训练、极限运动、运动生活七大业务,查理的商业才华和抱负亦有足够施展空间。
在作出如此稳妥安排后,Knight藏在酷酷的、似乎戴了一辈子从未摘下过的墨镜后面,安心做他的董事局主席;而马克和查理则作为他的左膀右臂,以耐克公司“铁三角”中的少壮“两角”,率领耐克迅猛奔跑。
还能有什么比这样的安排更巧妙?
如果说马克的设计灵感和天赋通过气垫鞋等耐克丰富的产品设计已足以经受考验,那么,查理的商业才干更需要其实在的商业报表得以佐证。
几年内,查理当然没有辜负Knight及耐克投资人的热盼。一方面,因为准确预判,查理率领耐克成功躲过了次债危机的扫荡你看,即便耐克不是北京奥运会的官方赞助商,但耐克签约赞助的22支中国国家队仍然让很多人觉得耐克似乎才是赢家。相反,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运会的“双料”官方赞助商阿迪达斯,反而在奥运后立刻陷入了巨量的库存危机。
另一方面,耐克全球尤其是大中华区的业务仍在快速、强劲增长。耐克在国内的销售额不仅稳居同行业头把交椅,其占领中国超大、一二线城市后,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拓展的“西部深耕”亦陆续展开。
耐克“向西”,对于耐克的国内竞争对手来说,是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四年一个轮回,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即将到来之际,耐克年均20%左右的增幅仍然稳健,但众多国内品牌的产品已经开始滞销,部分晋江体育用品企业甚至已经开始大量关店调整。
无论如何,看起来,国内体育用品企业的洗牌大幕确已拉开,这期间,耐克和阿迪达斯们“向西”的冲劲和挤压,当然是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