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韵:生命真谛在于“挚”
生命真谛在于挚,挚之一字,在于真我! --如何生存得好的问题,要解决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如何给人生定位
生命真谛在于“挚”,挚之一字,在于真我!
--如何生存得好的问题,要解决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如何给人生定位。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谪居黄州,起初有一种自鄙人嫌、杜门念咎的悔过心理,经过一个‘镇静以处忧患’的阶段之后,在获得澹泊自持的心境。”(《党争》)既以“箪瓢鸡黍”自娱,“躬耕渔樵”为适,东坡居士以超然的姿态安于黄州。
苏轼“真我”的人生思考和体验似与天地俱来。在他遭贬谪之前(26岁)即写下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样充满对人生理性思考的著名诗句。由生命本真出发对人生的理性反思,是苏轼得以全然而适、享受超然物外的真者之乐的基础。
“世之昧者,便将颓然无知认作佛地。若如此是佛,猫儿狗子,得饱熟睡,腹摇鼻息,与土木同,当恁么时,可谓无一毫思念,岂可谓猫儿狗子已入佛地?”在《与子由书》中,苏轼这样写到。
强调万物齐一从而否定人对物的爱恶之情,不是以物为虚无,而只是从自然角度消解其外在的差异,苏东坡所持守的也不是佛性的自我而是本真的自我,他以高度的理性思维接受佛教思想给他的启示,内心充满超脱之意,却毫无出世的虚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