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深度报道 > 专题报道 >

专题报道

“年份酒”的问题其实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未知 2014-02-08 10:45 专题报道
临近春节,央视的一则曝光又让正处于转型之痛的白酒行业成为各方言论的箭靶。据央视报道,有些酒厂建成才三

    临近春节,央视的一则曝光又让正处于转型之痛的白酒行业成为各方言论的“箭靶”。据央视报道,有些酒厂建成才三年,就开始卖三十年的年份酒。有经销商称,现在市场上的年份酒多数是在玩概念,一瓶年份酒甚至只含有几滴老酒,有的酒厂还没成立酒就已经“诞生”,白酒窖藏年份想调成多少年的随便调,而消费者却都蒙在鼓里。 

  事实上,“年份酒”的问题其实已经是老生常谈了。部分企业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提高自己的身价、追求利润最大化等纷纷推出年份酒产品,其中不乏随意标准年份、用概念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而因为相关标准、检测手段等存在盲点,“年份酒”这个问题虽然近年来屡屡遭曝光,但是却一直没法“断根”。 

  我们确实需要承认,目前白酒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仍要滞后于行业发展需求。如同屡屡遭曝光的年份酒问题,如果不进行很好的梳理和规范,一定会给白酒行业未来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值得关注的是,标准体系的建设也在不断地提速。从去年年中启动的“中国白酒3C计划”就可见一斑。“中国白酒3C计划”提到:用1-2年时间对白酒中添加食用酒精的鉴别技术、添加食品添加剂的鉴别技术以及年份酒的鉴别技术进行研究的项目已经被列入计划当中。 

  如果将话题再延伸一下,我们发现屡屡被曝光的多数是一些并不知名的小企业。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整个酿酒板块都被迫跟在后面“埋单”了。如同此次央视的曝光,引致泸州老窖股价下跌4.07%、汾酒跌2.2%。此外酒鬼酒、金种子酒的跌幅也居前。 

  在此波“年份酒”乱象风波的背后,其实我们更应关注整个白酒行业的提升上。目前,白酒行业的总体销售额以千亿级计,但是却是企业数量繁多、管理水平、质量水平、市场运营能力参差不齐。有数据显示,2012年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1290户,其中小企业数量能占到82%的比重,这还不包括那些规模以下不计入统计的小企业。 

  “造假企业、生产能力有限难以提供稳定品质白酒的小企业都应该受到管理和规范。”对于此次央视曝光泸州部分小企业“年份酒”造假,但泸州老窖的股价却大跌4.07%,泸州老窖一位内部高层如此表示。 

  无独有偶,在央视曝光之后,某媒体又头条刊出《泸州老窖是造假界老大哥 多数酒企效仿》一文。文章基本是央视曝光泸州小酒企的内容,但标题却被人为地“嫁接”到了泸州老窖头上。后来虽然媒体出面发声明道歉,更改文章标题,但人们不难看出此次央视曝光之后,泸州老窖等知名企业无辜受到牵连的情况。 

  在这轮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中,中小企业被淘汰掉的“多米勒骨牌”效应已经慢慢开始显现。比如酱香型白酒的主产区仁怀,大量扮演基酒供应商的中小企业已经陷入停产的困局。无论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食品安全管控方面,大企业均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从这个角度而言,推动白酒行业的整合对当前正处于深度转型阵痛的中国白酒业的发展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