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国际资讯 > 国际酒业 >

国际酒业

全球化、市场化下的葡萄酒盲品之难

和讯奢侈品 2011-05-24 09:34 国际酒业
实际上,除了极少数量的葡萄酒,或者因供不应求(像波尔多的拉菲),或者因酿酒师的执著(像勃艮第铁娘子Lalou的

        实际上,除了极少数量的葡萄酒,或者因供不应求(像波尔多的拉菲),或者因酿酒师的执著(像勃艮第铁娘子Lalou的Leroy),可以罔顾市场的声音,坚持古老的酿造传统并体现当地的风土条件及葡萄特性之外,大多数的葡萄酒出品还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香气及口味,酿酒师就调制出相应的产品。

        以澳大利亚为例,葡萄酒的产量严重过剩,酒厂必须依赖大量的出口才能生存,2009年,其出口量为76.4万吨。当地酒厂的酿酒师最主要的任务不是保持自己的特点,而是根据进口国的需要调整出各种各样的香气及口感:出口美国的葡萄酒,往往会用美国橡木桶进行陈酿;出口到欧洲的葡萄酒,则会使用法国橡木桶进行陈酿,甚至使用两种橡木桶进行混合陈酿。

        法国人酿造出了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可是随着经济持续的不景气,他们也不得不顺应市场的潮流,比如现在许多法国南部的酒厂,都会进口美国橡木桶,一方面降低成本(美国橡木桶只有法国橡木桶1/2左右的价格),另一方面,也是要迎合北美及亚洲市场的需求。法国政府为了帮助酒厂走向国际市场,甚至可以降低AOC的标准,允许部分地区的酒厂像澳大利亚酒厂一样使用橡木片等等。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葡萄酒的出产国也相当普遍,产地特征已经模糊了,故此,对于一个葡萄酒爱好者来说,依靠盲品来推测其出产国,是越来越困难了。再说,这样的推测,也越来越没有意义了。

        国际贸易与物流服务的飞速发展,地理的距离被大大拉近,使得中国葡萄酒的热潮方兴未艾。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的数字显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中国内地仍进口波尔多葡萄酒7400万欧元,比2008年增长97%。时至今日,几乎任何一个生产葡萄酒的国家都会将产品出口到中国,其中不乏那些偏僻的角落与叫不出名字的小村庄;而更多的葡萄品种是连我这样资深的品酒师也闻所未闻,要靠查阅资料才能略知一二的。这是葡萄酒爱好者最大的福音,新的品种,新的风味,新的享受,然而很明显,拿这样的葡萄酒出来盲品,谁能猜得中呢?但是,如果你在品尝这样一款酒时,预先阅读相关的资料,知道它来自何方,是什么样的葡萄品种,用什么样的方式酿造,当地的风土习俗如何,酒庄有何故事流传,然后再尝,就会发现,这种邂逅带来的欢愉,甚至可以让酒的品质的优劣都降至次要了。从爱好者的角度来说,这才是品酒的真义所在—优雅的快乐;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充分更客观地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