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酒突围时不我待!
无湘不成军”是对湖南人的一种赞誉!湘军现已演绎成为一个带有赞扬色彩的泛指。的确,湖南在全国继文学湘军之后,又相继涌现出电视湘军、出版湘军、烟草湘军……可令人遗憾的是,“湘酒”辉煌了一阵之后却未成军!而纵观我们周边各省,诸如四川、贵州、安徽、河南、山东、湖北等,酒业都被列为主导产业予以扶持,为当地财政做出了重大贡献。而我省作为酒类消费大省,每年酒业的税收却只有区区几亿元!而与酒紧密相连的湘菜,目前已火爆全国,2006年,我省餐饮业零售额突破376亿元,同比增长1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其对农业的带动促进作用也非常明显。常言道好菜下好酒。但令人费解的是,湘菜火了,湘酒怎么没跟上呢?面对湖南人大喝外来酒的问题和挑战,业内人士纷纷关切地说:“湘酒突围已时不我待了!”
被困的湘酒
湘酒也有过辉煌的历史,先不说令世人仰慕的古代湘酒,就说现代湖南的名优特产,谁人不知,“王烟酒鬼君山茶,湖南三绝走天下”。其实,湖南酒业中除了酒鬼酒外,武陵、德山、湘窖、开口笑等很多湘酒品牌都让人耳熟能详。毛主席一生中唯一命名的酒--白沙液,也是湖湘大地的特产。
湖南酒类产品的年消费量约150万吨,其中白酒(包括散装酒)约45万吨,啤酒约95万吨,黄酒等其他酒约10万吨;酒类年销售额约135亿元,其中白酒占据了半壁江山,约80亿元,处于全国的前列。由此来看,湖南是名副其实的酒类消费大省,而且消费潜力还非常大。然而,湖南本土的酒业生产却不尽如人意,仅处于全国的中下游水平。在本地市场还没占到三分之一的份额,特别是公务用酒、商务用酒等高端酒市场,大多被四川、贵州等地的酒所把持,这不得不令湘人反省深思。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湘酒中白沙液的沉寂、德山大曲、武陵酒业的艰难度日、特别是酒鬼酒的重组失败等,均沉重挫伤了湖南人的情感,更令各方爱酒之人扼腕叹息。至九十年代末期,湘酒几乎到了崩盘的边缘地带,而此时川、黔、豫、皖、苏、鄂等“酒业板块”迅速崛起,乘机对湘酒形成了包围之势。令人欣慰的是,今天仍处在各方诸侯包围之中的湘酒,已经在谋取突围之剑。
湘酒的机遇
湘酒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沉寂和痛苦的煎熬之后,或许否及泰来!人们终于发现,湘酒突围的机遇就在眼前,既有“天时”、又有“地利”、更有“人和”!
先说“天时”。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大好形势之中,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一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工业强省”的奋斗目标,无疑将极大地促进我省酒业的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对酒这样的奢侈品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而且,这种趋势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下去,只是结构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朝着健康、营养、优质的方向发展,因此,名优白酒还会显著增长,低档、散装白酒的消费将会逐渐减少。而啤酒、黄酒等酒类消费也会随之增速。
再说“地利”。湖南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湿热,非常适宜各种酿酒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且三湘大地水质优良,更有数千年酿造技术的传承,加上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湘酒人不仅酿成了酱香型代表酒之一的武陵酒,浓香型代表酒之一的德山大曲、湘窖酒,兼香型代表酒的白沙液,米香型代表酒的浏阳河小曲等,而以“神秘湘西、魅力酒鬼”广而告之的酒鬼酒更是以其馥郁香型独步中国酒林。可以说,湘酒尽得天下之“地利”!
三说“人和”。有了天时和地利,人和也随之而来。几经沉浮的湘酒人已经知道,只有联手集群,才能真正把湘酒做大做强。所以,首先有各种资本大鳄已相继进军湖南酒业,如金六福收购邵阳市酒厂、衡阳迴雁峰酒厂,并投入巨资新建了现代化的万吨曲酒酿造基地;中糖集团巨资收购酒鬼酒,重塑酒鬼新形象;浏阳河酒业花巨资让浏阳河酒荣归故里;泸州老窖控股武陵酒业;洞庭水殖注资德山酒业;民间资本重组白沙液等;青啤集团、燕啤集团、重啤集团、华润集团等啤酒巨鳄也纷纷在湘投入巨资;特别是世界第一大啤酒集团英特布鲁公司全资收购湖南华狮啤酒、并在望城新建40万千升生产基地;还有古越龙山与我省优秀民营企业合作,组建了中西部地区最大的黄酒生产基地……;其次是各种精英人才纷纷加盟湘酒行列,这其中不仅有艺术大师黄永玉,酒体设计大师吴晓萍等,还有营销专家,管理精英团队;更有省委、省政府及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以及本土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
随着新资本和人才的进入,各主要湘酒品牌已基本完成重组和改制,并且重新确定了战略目标。如白沙液、德山大曲的复兴战略;金六福、浏阳河酒业的本土化战略;武陵酒业的强强联合战略等等,特别是酒鬼酒公司的聚焦战略,通过“主业聚焦、品牌聚焦、市场聚焦”,重新定位自己,专心致志打造“酒鬼”和“湘泉”两个核心品牌,将市场的首攻方向定在本土,以实现重点突破。
湖南白酒市场风起云涌之时,啤酒、黄酒等都在自我反思,寻找符合自己的发展战略,重塑品牌形象,因此,湘酒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湘酒突围,路在何方?
湘酒,作为全国最有代表性的酒业板块之一,曾经的辉煌和后来的沉寂同样令人难以忘怀。痛定思痛,只有奋起反击。但湘酒突围,路在何方?
笔者认为,首先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四川省政府多年来将白酒业作为支柱产业扶持,实现了稳步增长,今年1至8月,该省实现酒类销售收入283.59亿元,同比增长30.99%,实现利税73.85亿元,同比增长28.21%,其中净利润41.87亿元,同比增长38.80%。提起湘烟,大家可能都知道,那是名声在外,响当当的烟草湘军,可20年前的“湘烟”和“湘酒”也是不相上下的一对兄弟。而如今,湘烟已成“滇、沪、湘”三足鼎立之势,刚刚重组一年的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去年完成销量300万箱,实现销售收入290亿元、利税216亿元的基础上,今年1至10月又分别增长了50.6%、21.2%、28.56%,验证了“1加1”大于2的发展法则。所有这些,除了湘烟人的不懈努力外,政策的倾斜和扶持是功不可没的。因此建议省委、省政府借鉴“湘烟”、“湘菜”的经验,专题研究湘酒发展工作,像扶持湘烟和湘菜发展一样扶持湘酒的发展。
其次,要文化兴酒,重塑湘酒品牌。虽然湘酒并不缺品牌,也不乏好品牌,但湘酒品牌在近年来的沉寂中慢慢被人们遗忘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湘酒的文化宣传不够。因此,湘酒突围,必须以文化为内涵,加强湘酒文化的宣传,重塑品牌形象。“酒好也得会吆喝”,深度挖掘悠长的湘酒文化并予以弘扬,既可以满足消费者的物质要求,又可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而使湘酒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要对现有的湘酒品牌、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整合,重点培育“酒鬼”、“湘窖”、“武陵”、“德山”、“白沙液”、“浏阳河”等白酒品牌和“青啤”、“燕啤”、“重啤”、“白沙”、“雪津”、“雪花”等啤酒品牌以及“古越楼台”等黄酒品牌,以品牌为核心整合湘酒资源,形成拳头,集中优势,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酒鬼与大师重新对话、湘窖定位高端、白沙液与伟人文化对接、浏阳河酒荣归故里……都是湘酒品牌建设的大手笔。品牌建设除了内在质量外,形象宣传必不可少。首先湘酒企业自身,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对企业和品牌进行不断的宣传,提升知名度;其次政府、媒体和社会各界要以发展湘酒为己任,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湘酒鼓与呼;同时政府还应该扶持行业组织,搭好宣传平台,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把市场请进来,让湘酒走出去。
第三,举全省之力,共同做大做强。湖南酒业前些年的落伍,与思想保守、自我封锁不无关系。酿酒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每一个湘酒企业都有一份历史责任,要取长补短、加强团结,龙头骨干企业应担当起龙头的责任,通过交流,相互得到启发,开拓思路,形成共识,从而促进整个湘酒的发展。要像湘烟那样,做逆水而上的典范。论湘烟,与云南相比,没有资源优势,与上海相比,没有市场优势,也没有资金优势,但硬是以自己的优秀表现赢得了对手的尊敬。湘酒只有在内外品质赢得消费者口碑的同时,深挖湖湘酒文化的内涵,使之“自然生香、天赋醇和”。要通过举办“振兴湘酒高峰论坛”、“中国湘酒博览会”、“湘酒产业发展论坛”等形式,激发全湘酒人乃至全体湖南人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湘酒产业的发展。要发表《振兴湘酒宣言》,以这种形式布告天下,共谋湘酒发展的大业。要在全省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让湖南人民知道,湖南有自己的好酒,湖南人应该喝自己的好酒,特别是各有关部门更要带头喝自己的好酒,在自己的家园建立根据地,营造出“湖南人以喝湖南酒为荣”的良好消费氛围。只要全省人民都来喝自己的酒,就不愁喝不出湘酒的天下来。
我们相信,只要有各级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和我们湘酒人的共同努力,湘酒突围、湘酒成军就指日可待!再过两三年时间,全省就可实现名优白酒产量达到4万吨左右、销售收入15~20亿元,利税6亿元;啤酒产量达到80~90万吨,销售收入15~20亿元,税收3亿元;黄酒产量达到1万吨,销售收入达到4~5亿元;进而实现湘酒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10亿元的小康目标。
数年后,“湘酒”与“湘烟”、“湘菜”,定将齐头并进!共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