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企业动态 > 经营之道 >

经营之道

红星:“二锅头”演绎京派酒文化

北京商报 2008-06-13 17:04 经营之道
一瓶二锅头,一盘煮花生,构成浓郁的京味儿酒文化。在北京,惟一能够与长城、烤鸭齐名的,恐怕就要数二锅头了。在北京人面前,它是当家酒;在外地人面前,它是北京特产;在外国人面前,它是北京的一张名片。 说起二锅头,就不能不提到红星牌。解放初期,第一个以二锅头

 

一瓶二锅头,一盘煮花生,构成浓郁的京味儿酒文化。在北京,惟一能够与长城、烤鸭齐名的,恐怕就要数二锅头了。在北京人面前,它是当家酒;在外地人面前,它是北京特产;在外国人面前,它是北京的一张名片。

  说起二锅头,就不能不提到红星牌。解放初期,第一个以“二锅头”命名的白酒出自红星。计划经济年代,北京市每户每月限购的2瓶白酒,也是红星牌二锅头。改革开放后,市场上各种牌子的二锅头数不胜数,可在北京老百姓眼里,最正宗的、最地道的,还是喝了几十年的红星牌二锅头。

  近年来,随着“红星青花瓷”、“红星蓝花瓷”、“红星1949”等一批高档白酒的问世,红星酒成为不少高档宴会的座上宾。用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副书记、二锅头第九代传人赵云龙的话讲:“现在的红星家族,不仅有小家碧玉,也有了大家闺秀。”


  京味儿酒文化传承800载

  在北京的饭馆吃饭,经常听到顾客呼唤服务员“来瓶‘小二’”,亲切得像在呼唤谁的小名。可谁也不会弄错,这“小二”当然指的就是“小瓶装的红星二锅头”。

  二锅头酒据说起源于元代,迄今已有800年历史了,它是由中国北方的烧酒(俗称烧刀子)发展而来。二锅头最早只是酿酒的一道工艺。工人师傅在蒸酒的时候,把第一锅冷却后的酒头和第三锅冷却后的酒尾掐掉,只取品质最好的第二锅酒,故而称之为二锅头。老百姓也就把这种酒叫做“二锅头”了,并把酿酒的作坊叫做“烧锅”。什么“龙泉烧锅”、“义和涌烧锅”等,都是当时有名的酒作坊,也是后来红星酒厂的前身。

  第一个以“二锅头”这一工艺名称来给产品命名的正是咱北京的“红星”。据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王玉生介绍,第一批二锅头酒是1949年9月生产出来的,总共有20.5吨,是为了庆祝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酿造的。有意思的是,由于当时没有现成的白酒酒瓶,这第一批二锅头酒实际上是灌装在啤酒瓶子里销售的。

  从早年的华北酒业专卖公司实验厂,到后来的北京酿酒总厂、北京红星酿酒集团公司,再到如今的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59年来,“红星二锅头”经历了斗转星移的历史变迁。

  1949年到1964年的15年间,红星作为市场上二锅头酒的惟一生产厂家,自然也成了北京白酒的代名词,很多老北京人喝红星二锅头的习惯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养成的。

  1965年成立北京酿酒总厂后,红星成了北京市场所有酒类的大管家。市场上也开始陆续出现了其他品牌的二锅头,包括1967年昌平十三陵酒厂的二锅头、1969年通州牛堡屯酒厂的向阳牌二锅头、1972年顺义牛栏山酒厂的潮白河牌二锅头等等。不过,红星二锅头依然是市场上的绝对主力。1989年,北京二锅头酒产量为4.4万吨,红星占了46%;1992年,北京二锅头酒总产量为8.9万吨,红星占了67%。

  1993年,成立了北京红星酿酒集团公司,后来又于2000年8月企业转制组建了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红星开始全面迈向市场经济。依靠资源优化配置和准确的产品定位,红星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特色经营之路。近年来,其白酒产品的市场综合占有率稳居同行业前三,已连续6年实现清香型白酒销量全国第一。


  引领酿酒工艺革新

  几十年来,无论酒厂的名称怎么变,厂址迁到哪里,红星二锅头清香、醇厚的口感,和在酒友中良好的口碑依然不改。不过,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在保持59年“一个味儿”的同时,红星二锅头在酿造工艺上早已经历了多次革新。对此,作为二锅头酿造工艺第九代传人、红星高级工程师的赵云龙体会最深。

  赵云龙告诉记者,1952年以前,二锅头都是用大曲生产的。大曲是以大麦和豌豆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比,利用自然界中的各种微生物,人为控制温度,经过自然筛选形成的。为了提高生产效率,1950年12月,总公司从辽宁抽调了4名制曲的大师傅到酒厂,开始试验麸曲。麸曲是以麦麸为原料,经过蒸煮、接菌、人工控制温度培养而成。与大曲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不同,麸曲是以纯种的霉菌作为糖化催化剂,不仅对温度、湿度的要求降低,培养时间大大缩短,而且大大节约了粮食,出酒率又基本相同。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麸曲得到了大力推广。1952年,全国各省市酒厂都派人来北京学习这套先进的工艺技术,红星为此还专门举办了2期培训班,向全国同行传授麸曲制造技术。从1953年上半年开始,全北京的二锅头都改为麸曲生产了。这是酿酒工业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从上世纪50年代初的“匣子曲”,到1959年试验“帘子曲”,再到1963年的“机械通风制曲”,随着制曲工具的不断改进,二锅头的产量也实现了成倍增长。1978年,红星又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优选了一个名为UV-11的新菌种,由于这一菌种的糖化率等各项指标都非常理想,因此今天的二锅头还在使用它。

  近年来,红星建立了生物发酵技术中心,目前已完成工艺技术研究23项,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持。“红星二锅头不能吃老本儿,只有持续创新,才能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赵云龙的话中,我们看到的是红星人拼搏进取的决心。

首开高档二锅头先河

  如果说工艺上的革新普通人很难看到,那么对京城百姓来说,近年来感受最深的就是红星家族的日益壮大。过去,红星二锅头一直是以“物美价廉”而闻名的“大众名酒”。然而近几年,随着酿造技艺的提高与创新,研制出“青花瓷红星珍品二锅头”、“蓝花瓷红星珍品二锅头”、“红星1949珍藏酒”、“红星一品”等一批高档二锅头酒,适应了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成为不少高档宴会的“座上宾”。

  赵云龙告诉记者,从产量上说,红星二锅头在清香型白酒中一直独占鳌头,是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但长期以来,由于产品一直以中低档白酒为主,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企业效益与规模不成比例。“二锅头能不能有自己的高档酒?”“高档二锅头会不会被市场接受?”经过反复调研,红星毅然决定,做市场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经过1年多的精心研制,2003年,“青花瓷红星珍品二锅头”、“蓝花瓷红星珍品二锅头”两款高档二锅头问世。绵甜爽净的口感、淡雅高贵的包装,让喜爱红星二锅头的酒友们如获至宝,产品一经推出,销量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