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口如瓶,是失传已久的美德
其实太阳底下没新鲜事,痴情司亦不过这几种案例。但是朋友们问起是非,他一直缄默。
他说,既然曾经爱过,既然都分手了,何必再口出恶言,从前种种,譬如风过。尤其对你曾经爱过的人,又何必在分手后加油添醋?
这一点让人激赏。我确实觉得,作为男人,应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批评女人,免失风度。
如果说男人在感情事上比女人善于守秘,在职业江湖中却容易躁动。很多人离职之后,忙不迭对牢新老板数落旧老板种种,连其说话口音都当做花边津津乐道。这亦不是好事。
但凡遇到这样爱说爱打听的同事,我向来是避而远之的。谁知道改日他一转头,又如何在他人面前调侃你?
电视台的一位大姐说我面热心冷,这是真的。和同事保持一定距离,私交好的,便只聊私事。许多同事之间相交,是为了可以得知更多的公司内幕。但圈子里传来传去,又有何秘密可言,不过早知道几分钟的区别而已。
由于“亲密”,彼此高度“渗透”,并不是人们社会交往中的得意之作,而是不值一提的败笔。问我公事,向来有一说一。谈私事?唉,我真不信“知交遍天下”这样的说法,结交朋友,不一定要他们拿隐私来交换友谊。
有人总是以为,人们之间适度的自我暴露是一种高明的交际技巧,可以借此增进感情上的亲合力,更容易被他人认同和接受。故在交往中,到处认知己,无所不谈,于不经意中“泄露天机”。
所以,你可以看到办公室中总有一些人结成小圈,谈得来的,一起抱怨上司的,共谋出路的……办公室政治怎么来?拉帮结派,跟红顶白。
其实,坦诚原则并不适用于所有关系。本周闹得沸腾的陈晓曝国美内幕案,就是因为记者和被采访对象过于亲密,彼此都忘记了界限而导致。
陈晓之举,无论是商人角度,还是个人角度,都失败。如果陈晓当记者是朋友身份,该是信得过的,才知无不言。那么在谈之前必然和记者确认以什么身份来倾听,并有口头契约。当记者有一定年头的人都知道,承诺是怎么回事。
但和朋友深谈亦有分寸,这分寸即陈晓即使卸任国美董事会主席一职,但深知国美财务内幕,且本身仍是国美股东,言语举止必须合规。
“黄陈内战”由来已久,记者也分为黄派陈派,并不讳言。无论是黄还是陈,和媒体的关系无非就是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双方的公关技术都炉火纯青。何来非记者正式采访的误会?难道还是记者以有心算无心?那么陈晓也实在枉费在江湖行走了这么多年。
和国美分手,陈晓必然是有怨气的,做不到始终维持笑意也可以理解。我以为行走江湖这么多年的人,应该习惯了变幻。出来做事的人,再不高兴,也不能将喜怒哀乐形诸于色。以免招致更大的损失及侮辱,日子久了,渐渐深沉。却不料他仍失控。
要说陈晓失败,就败在口不择言。
朋友与敌人,全体当作踏脚板,那是无论如何不可行的。敬人者、人恒敬之,该放第一就第一,该放第十就第十。
一句话,早知如此,何必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