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雷恩:当前时代
雷恩对当代的梳理是从管理理论丛林开始的。自从60年代孔茨提出“丛林说”以后,丛林的出现就成为管理学界进入当代的标志。对于管理学的新发展,雷恩抓住了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研究,约翰·科特的领导理论,彼得斯的追求卓越,德鲁克的宗师地位。但是,雷恩以老成持重的口吻告诉人们,管理学并没有出现革命性的范式转换,法约尔体系迄今仍然是管理学的骨架。
当然,没有范式转换不等于没有发展变化,有些新的思想是十分引人注目的。雷恩在修订版中介绍了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的《管理自主决策与商业行为》(Managerial Discretion and Business Behavior)等系列论文的研究,分析了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所造成的交易成本问题,进而把公司治理问题推为当代管理中的首要问题。还有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与战略研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战略分析框架和战略选择模型,彭罗斯(Edith Penrose)和沃纳费尔(Birger Wernerfelt)关于企业资源的研究,都具有独创性。彭罗斯注意到企业各种资源提供生产性服务的异质性,改变了以往经济学研究习惯上只注意市场而把企业自身运行当做“黑箱”对待的思维。到沃纳费尔,则在安德鲁斯、波特等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基础理论(RBV,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这也是沃纳费尔的论文标题),并由此催生出了普拉哈拉德的核心竞争力观点。他们强调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由于种种原因,企业拥有的资源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决定着企业的差别,是企业竞争优势和持久发展的源泉。而且,彭罗斯还在企业资源理论的基础上衍生出了知识基础理论(KBV)。另外,还有进化经济学对战略管理的影响。这些,都使战略管理研究领域出现了新的气象。
在组织行为方面,雷恩高度肯定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戴维斯(Keith Davis),称他为“人际关系先生”,并认为在人际关系思想的演变历史上“没有人比他更引人注目”。雷恩强调,戴维斯把人际关系与组织行为结合起来,把人际关系研究由感性阶段推进到经验主义的组织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理论的代表,还有阿吉里斯的“个性与组织”关系假设,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学习理论。雷恩指出,阿吉里斯的理论,实际上承接着卢因的群体动力学,并引发了日本野中郁次郎的知识创造理论,推动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则是在人性假设方面的重大洞见。雷恩指出,许多人对麦格雷戈的理论有误解,X理论和Y理论并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人性的两个不同层面,它们并不针锋相对,而都是关于人性的基本观点。对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雷恩也进行了方法论角度的分析。在激励方面,雷恩主要介绍了弗罗姆的期望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领导理论是当代管理思想中分支最多、研究者也最为庞杂的领域。雷恩把领导理论在当代发展的主线索,概括为从个人特征到权变理论,再回到领导风格,进展到领导-成员关系理论。
在管理科学方面,雷恩介绍了运筹学的进展,重点阐述了戴明的质量管理和朱兰的质量三部曲,以及系统论对管理学的影响。客观地看,在当前时代,由于缺乏时间的沉淀,致使雷恩的论述显得头绪过多而主线条不明显。在篇幅上,也远远不及前两个时代。
值得称道的是,在书的最后,雷恩对企业伦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及其社会责任、全球化造成的管理机遇、跨文化管理和跨国经营面临的变数等方面,都进行了富有启发意义的论述。尽管这一部分篇幅不大,但具有提纲挈领的前瞻性。
总体上看,雷恩的书,在管理思想史著作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本。同克劳德·小乔治(Claude S. George)1968年出版的《管理思想史》(The History of Management Thought)相比,雷恩的书要详尽得多。小乔治的更为简略,是粗线条性质的概括,而雷恩力求更深刻地揭示出管理思想发展演化的脉理,而且更为重视思想背后的社会动力。同钱德勒的企业史研究相比,雷恩的书要更偏重于历史学,钱德勒则突出了经济学分析,更重视企业自身的结构演变。
作为一部仍然在不断修订完善的著作,雷恩的书还存在着白璧微瑕。除了有些细节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史学考证外,雷恩采用的管理思想发展阶段名称,尚可商榷。中间两个部分的“科学管理”和“社会人”时代划分,命名逻辑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对应时代管理思想的代表性特征。然而,首尾两头的“早期思想”和“当前时代”,命名逻辑不一样,仅仅表达了时代而缺乏代表性思想特征。在语词上,“当前”只能与“早期”以及类似的词汇对应,而不能与“科学管理”、“社会人”对应。反过来,“科学管理”与“社会人”也不能同“早期”、“当前”相对应。严格来说,一部著作,必须在篇章命名上保持一致性,这种命名的二重标准,影响了著作的严肃性。另外,由于历史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早期管理思想和科学管理时代,由于已经有了时代的积淀和淘汰,取舍选材似乎更为合理,而社会人时代的人物选取和详略分布,就有了值得商榷之处。到当前时代,似乎更多地受到管理时尚的影响,较多地考虑了思想影响的即时性,而对思想的持久性考虑不足。当然,这也给今后的修订留下了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