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世界

首页 > 企业动态 > 企业人物 >

企业人物

金三林教您破解粮食生产中的制约瓶颈

中国经济时报 2014-03-26 11:47 企业人物
金三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认为,面对新形势,中央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

  金三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认为,面对新形势,中央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实现这一目标,应提高三种能力,深化四项改革,即提高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可持续发展能力、国际市场和海外资源利用能力,深化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粮食补贴政策、粮食储备政策、粮食流通体系四项改革。

  一、要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核心,提高国内粮食生产能力。发挥我国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具有的潜力,不仅要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实现内部规模经济,还要重视农户间的联合与合作,发展社会化服务,实现外部规模经济。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要注意适度和有序,实现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同步增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需要持续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和改善粮食基本生产条件。推进农业技术进步的重点是增加农业R&D公共支出、集成推广先进增产技术、推广粮食全程机械化、提升农业生产者的人力资本水平、促进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和加快培育作物新品种。改善粮食基本生产条件的重点是中低产田改造和农田水利建设。

  二、以保障粮食质量为目标,提高粮食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变不计环境成本追求粮食增产的做法,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制定科学严谨的重金属污染土地的种植标准。对污染严重、确实需要退出粮食耕作的地区,需要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保证农民的就业和收入不受影响。应巩固已有的退耕还林成果,防止出现毁林复耕,同时还应扩大退耕还林规模,将范围拓宽至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实施土地质量保护专项补贴制度,对自愿休耕、调整结构或限制化肥农药使用的农民,给予补贴。

  三、加快农业“走出去”,提升国际市场和海外资源利用能力。我国加入WTO后的事实表明,渐进和可预期的进口增长能实现双赢。加强与粮食主产国的合作,与这些国家签订中长期的粮食贸易协议,建立稳定、多元的进口渠道。还应发挥自身在农业生产水平上的优势,以农业技术转移、加工、储运、贸易等环节为重点,加大对周边国家、南美、非洲的农业开发援助和投资。

  四、健全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在正常情况下,允许粮食市场价格自由波动,通过低收入群体的食品补贴机制来保障其粮食供给。只有在出现重大自然灾害等外部冲击的情况下,才启动应急管理,动用国家储备进行干预。完善食品价格上涨与社会救助、保障标准的联动机制。同时,以目标价格为替代,推进粮食生产价格改革。价格支持仍然是各国粮食安全政策的基础,只不过由政府直接入市收购改变为按目标价格(基准价格)进行差价补贴,这样可以较好地分离价格形成和政府补贴,既能达到补偿农民收益的效果,又能减小对市场的扭曲。很多国家在由价格支持向直接补贴政策过渡时,均采取这一政策。我国应该在试点基础上,加快实施以价格和补贴分离为特征的目标价格制度。

  五、改革粮食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效率。为稳定农民预期,现有的粮食补贴政策不宜取消,补贴水平还要不断提高,以弥补生产成本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侵蚀。同时,我国农业补贴水平离WTO规定的上限还有一定距离,也有增长空间。但也要适应我国粮食安全的新目标,对补贴政策进行改革。在补贴方式上,应将补贴与粮食作物产量挂钩。将增量补贴向粮食主产区、种粮大户倾斜,保障真正种粮农民的收益。还可以设立与生态环境挂钩的专项补贴,引导农民自愿休耕土地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六、改革粮食流通体系,提高粮食流通效率。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粮食物流骨干网络,沿跨省粮食物流主要通道,在主产区、集散地、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以整合现有粮食物流资源为主,建设一批骨干粮食物流节点,实现骨干粮食物流节点与主要铁路、水路、公路运输的良好衔接。同时,还应推动仓储服务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专业的第三方仓储服务,加快基层粮食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

  七、改革粮食储备政策,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承担储备。战略储备主要是应对全局性的粮食供求失衡,储备规模不宜过大。调节储备主要是应对季节性波动和区域性粮食供求失衡。要强化地方政府在粮食储备方面的作用。还可通过鼓励粮食加工和流通企业、民营企业参与粮食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