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东坡泡菜的文化攻略(一)

2007-06-05 16:28 营销分析

商战需要谋略,谋略基于技巧。用有限的资源来切割最大的市场份额是商家最惬意的事,这有限的资源,有的直接来源于经济,有的则隐藏于文化。

在大多数人眼中,文化营销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文化营销为何物?文化也可营销?被营销后的文化是怎么样的东西?文化营销与经济效益之间如何发生反应?这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文化营销的必然趋势

近年,文化与文化产业渐成商界热门,事实也证明文化的确能成为经济的一部分,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关键是如何在文化与经济之间搭上桥梁。开明的商人握住商机,明慧的商人制造商机。未来的竞争,既有来自直接经济层面的,更有来自文化深层次的潮涌。纵观欧美韩日,发达国家的文化观念是左右文化口味的有力杠杆,而文化口味搅动经济潮流,已成事实。

我们先提供一组数据:2007年2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文化产业蓝皮书》显示: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态势良好”,但依照国际通行的文化消费占据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我国居民文化需求“满足度”不足1/4。这是个问题,但更昭示着一个商机。文化产业不仅可以打开百姓的钱包,搞活文化市场,更能复兴区域经济乃至民族经济。毫不夸张的说,文化产业堪称为一朝阳产业。

朝阳虽好,但需时间推移方能成为烈日。据统计,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偏小。国家统计局显示数据: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440亿元,占GDP的2.15%;从业人员996万人(个体从业人员89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7.52亿人)的1.3%。有效供给不足,是文化产业与经济产业未能很好联姻的根源。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把发展文化产业定为“十一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并定位为支柱产业。由此可见:文化的力量越来越被重视。

首届东坡泡菜文化节

把文化与经济相衔接,这是一个难题。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就是获益最大的人。于是,看准了机遇的众商家纷纷苦思冥想,究竟如何发力才是明智之举。2007年3月,首届东坡泡菜文化节,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主题节日高调进入众人视野。该泡菜文化节分两地举行,主会场设在眉山(四川省下属市)中心城区三苏雕像广场,分会场设在重庆五洲大酒店,主题为“中国泡菜之乡”推介会。该会旨在弘扬东坡泡菜文化,推进与各地的泡菜文化交流,全面展示东坡美食和东坡故里新貌。不得不承认,这是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佐证。先文化,而后企业,不能不说是东坡泡菜的一大开明策略。东坡泡菜把握此机遇,游走于经济与文化之间,确是一招好棋。

东坡泡菜企业群亮相

“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我有旨蓄,可以御冬”,这是《诗经》中对我国民间腌渍加工蔬菜跨季节贮食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距今已有3100年的历史。在东坡故里,有文字记载的泡菜制作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眉山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乡,南宋大诗人陆游曾誉称“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据民间传说,东坡故里人制作泡菜的工艺大都传承于苏东坡,历史给了眉山泡菜难得的文化美名——东坡泡菜。

文化与经济内在的休戚相关,正是文化牌运作的前提。东坡泡菜本身的丰富文化资源是其优势所在。很多行业的发展都大致分为:无到有,有到多,多到精,此为三大步。而今,东坡泡菜正在从多到精的升华阶段。目前,整个东坡泡菜有上百家,但是能拿得出手到全国市场的企业不过几家,过多的内纷与产品的同质化,造成了很大的文化资源浪费是东坡泡菜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消除现有的小、杂、乱,以打造东坡泡菜在全国的竞争力,整合产业资源,做大企业以形成号召力,这一内在需求迫使文化营销浮出水面。

在采访过程中,多家厂家都告诉记者,“泡菜是一个有潜力的产业,但我们只是一个小企业”,在大市场中窥见企业的大商机,属于运作手法上的哲学。

做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有企业在全国形成行业的绝对强势品牌,这是眉山市需要推动泡菜企业文化整合的最直接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