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与成长
从外地出差回来,公司总部办公地址已从市区搬进了太阳谷——日月坛•“微排”大厦。我不在公司的短短几天,新办公楼已安排就绪正常上班,市区的老办公楼也已清扫得干干净净,除了为有雷厉风行的公司领导层感到欣慰外,更为有执行有素的团队而自豪。虽然回来时已是夜晚,但我还是借办事的机会赶回老办公楼,在办公区域里又重新转转走走,恋恋不舍。这是我自创业以来的第七个家,也是自创业以来所呆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家。
我办企业就像穷人家过日子,从一穷二白的租赁旧房子,到慢慢积累条件租赁好一点的房子,到最后自主建房子,我和我的团队走的是一条充满沧桑的开拓路。
我们的第一个家在罗庄,是在1988-1991年。那时我还在地矿部石油钻井研究所上班,由于喜爱太阳能,我从88年开始业余时间研究太阳能,办了太阳能研究所,早期居无定所,后创办新源节能设备厂,在罗庄村租用了几间农户的平房,后期发展到四五个人。一开始试制产品是出于兴趣,推广太阳能是出于自己的热爱,也希望别人喜欢,并没有想到把它当作生意来做,所以做了试验品就送亲朋好友。送多了送不起了,另外有人看到别人家用得好,愿意出钱买,我的第一批太阳能生意就来了,研制的太阳能走向市场保持了试验改进的可持续。
第二个家是1992-1994年,在原单位院内。92年小平南巡后,原单位也换了开放的领导,我立即递上报告申办了一个带“红帽子”的“三产”公司——地矿部石油钻井研究所新星高科技公司,说是国营公司,其实原单位并没有投资,只借了5万流动资金(每月交高于银行利息的利息)。而公司资产也是我研究太阳能的早期投入及节能设备厂积攒多年的血汗财产(设备、工具、材料、产品等),价值几十万。当时根本没有考虑产权归属问题(这就为后来的脱离埋下了许多隐患),合同签的极不公平,我和员工只能拿到利润的30%发奖金,其余全部利润都要上交。因我的着眼点只专注在怎样平安地开发太阳能(当时个体户不安全),让更多的人用上太阳能,只要有个平台即可。虽然合同不公,但可以堂堂正正公开做太阳能了。当时条件很艰苦,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车间想办法制造车间,我们在两座平房中间搭了一个棚子,称为“车间”。这个车间非常简陋,如果遇到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第三个家是在看守所。94年到95年初,那时把德州市大市公安局不用的看守所全部包下来,房间结构异常坚固,但空间很狭小,因为看押犯人的功能性,所以屋子都比较黑,白天干活要开大瓦数的日光灯,那时员工已发展到近40人。
第四个家在建材仓库(生产)外加五中对面的门市店(楼下销售楼上办公),是95年初到96年底,人员已有100来人。公司已稍有家底,拥有两个大的仓库,并且在德州小有名气,已有小批量的太阳能用户。就在这一阶段,我的人生发生了最根本的变化,我从一名公职人员下海经商了。太阳能事业开始有了发展,但国营机制的一些条条框框,严重阻碍了事业的提升。如为了提高质量需产品改型,为了扩大规模需投资设备改造,都得需要通过上级党委批准。为了能脱离这个环境,我不仅交上了三年的全部利润(扣除员工奖金30%),还要买断在那种机制下我无法控制的非太阳能(如电脑、装饰公司分公司)造成的亏损,共背负95万元债务辞职下海。好在数年的经营在银行和合作企业中都留下了良好的信誉,过去合作的国内著名大学专派高层领导和教授到地方政府“美言”,加之当地政府很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和对节能环保工业支持,所以,皇明公司一成立,就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点支持和保护,使我这个不会喝酒不会应酬的一介书生,能相对顺利地度过了“起步期”。96年初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招工行动,从德州下辖的夏津、禹城等地招了近百人,一向被人看不起的小私营企业也开始能招到有学历的专科生。虽然办公条件依然艰苦,冬天一个大的办公室里只烧一个炉子,冻得手都拿不出来,但员工个个干劲十足,一个当两个用,诞生了皇明的建材仓库精神(十条)——有激情一切有可能、执行无折扣、进了皇明门就传皇明魂、相信你有无限的潜能、珍惜公司的每一分钱、做工不做秀、消费者是定盘的星、岗位有分别工作无界限、创新无处不在、面对艰难困苦不折腰。
第五个家在天衢工业园.那时德州市开始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皇明也非常荣幸地成为一把手工程,和当时的一些民营企业一起入驻政府给盖的工业园,我们先租,后期用了三年的时间买断,从那时起我们有了真正意义的生产基地。当时我们非常兴奋,1996年腊月二十六晚,我带着大家一起到新建厂区,厂区虽然很荒凉,但我知道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成排的车间,成批的太阳能热水器将会从这里驶往全国各地。我们一行人站在厂区的对面,憧憬着未来,无比振奋。有了这个生产基地,经销商也有了信心,招商面貌日新月异,全国网络由此开始全面铺开。97年4月,我们欢天喜地地搬进了新厂区,唱着激情歌走进公司突飞猛进的新时代。 第六个家在“太平洋广场”,是1999年-2001年。因公司发展速度太快,天衢工业园已不能承载人员的数量,因此毗邻生产厂区,我们又租用了天衢工业园“太平洋广场”的三层办公楼,销售、财务、行政部门搬至新楼,办公条件有极大改善,公司管理已越步入正规。后期公司又有新址,太平洋办公楼改成皇明技术研发中心,2000年技术部人员增到40多人。
第七个家是2001年搬进去的友谊大厦(2001年的6月25日——2008年的8月27日离开,七年多)。最令人难忘的是第七次搬家,这办公楼原是商场用的商厦,盖好之后成烂尾楼,一直闲置,后为盘活资产,农行和区政府找公司协商接手商厦事宜,商厦接手工作分两批次完成,第一批次我们从农行接手五层的西大楼,第二批次是面南向北的十四层大楼,后者只有楼的大框架。2003年十四层大楼完全改造完毕,烂尾楼换新颜。这是我们第一次对我们的办公大楼进行节能改造,做保温墙,在办公大楼上装上了太阳能集体热水系统,不但解决了部分高管的住宿问题,而且大楼内有客房,外地来的客户直接住在大楼,完成了业务办理、吃、住一条龙服务,也为我们做建筑节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盘下商厦时我曾感慨万千,几年前我曾骑着三轮车载着太阳能经过商厦去儿童乐园摆地摊,看到正在兴建的宏伟建筑羡慕不已,谁知几年后竟成我们的办公楼。通过商厦易主我看到了商场的跌宕起伏,做企业真如在海中行舟,到处充满风险和机会,所以我们更加谨慎,更加战战兢兢。
- 上一篇
尤里·宜刘新:服务是口碑传播的前提
从1972年开始,他学汉语学了36年,和全家人在北京已经定居了将近10年。作为8个外国火炬手之一,他在黄河边上的兰州完成了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跑过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50米。他就是北京手递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手递手)总经理尤里宜刘新。 现年53岁的尤里是
- 上一篇
抵御外资”经济侵略”民营快消品企业应自强
在2008年9月5日,从可口可乐方面传出要以179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我想又一个让国人能引以为豪的民族品牌即将消失,笔者做为一个在快消行业服务了十多年的职业经理人,不免感到一丝伤感。回想起中国许多优秀的民营企业,正一个一个的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从地球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