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酒企营销总监的职场浮沉录(下)
第二年:
繁华背后危机重重
在第一年的基础上,尽管于总制定了一系列新的营销举措,包括精心打造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产品,培育一部分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新市场,以及进一步做大做细西北市场,等等,但是对在第一年当中存在的问题,未能进一步克服和改善,最终导致了市场投入和利润互不协调。
制度体系缺乏监管机制
应该说,每个企业都有一套比较规范的制度体系,但为什么有些问题还是不能有效地规避或克服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缺乏一种执行措施和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
于总作为行业经验丰富的高管人员,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不可谓不全,但却缺乏一种对该制度体系进行督导和严格的审批、验收的有效的监管机制。
当时,偌大的一家公司,对于市场的每笔预算、申请和投入,除去财务的基本成本审核外,几乎没有任何监管力量。尤其是市场中心,存在更大的职能缺失。市场费用如何批复?市场投入的比例如何控制?市场费用是否被应用到市场当中?市场费用如何审核?等等。由于缺乏监管机制,使一些制度形同虚设。进一步说,这一年当中,负责该企业某一区域的主管人员只要稍微动些心思和杂念,富得流油谈不上,至少混个肚肥溜圆。
业内人士曾在分析国内一些企业和国际知名巨头企业的促销活动时,得出结论:同样形式的促销活动,成效之所以出现巨大反差,关键是前者的很大一部分活动费用,直接进了营销人员和客户的口袋,只有一小部分的费用落实到了实处;而后者却将很大一部分费用花在了实处。这表明:国内一些企业在营销推广行为中,普遍缺乏执行和监管机制。
市场和品牌发展不协调
在该企业大肆扩张阶段,产品本身得到了很大改进,品牌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但为什么营销网络和终端控制却得不到同等强化?总结分析发现:除去存在执行力不足及缺乏监管机制外,还与于总过于注重品牌推广、忽略市场拓展和建设有关。
在于总主持工作期间,由于系统地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提升活动,该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在行业内已产生了很大影响力,知名度和影响力一度进入了行业前十名,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他却忽略了市场网络和终端推广的力度。而正是由于市场和品牌发展的不对称,造成了长期以来,名实难符的局面。
成本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对一个企业来说,倘若每笔费用都未能真正投放到市场上,而是私下进了客户或业务人员的口袋,那将是最大的悲哀!
第一年作为全国布局和网络构建阶段,公司各方面的市场投入力度均远高于同行竞争对手,但为什么最终还是未能把市场真正建立、培育起来,没能尽快转化为经济效益?个中原由值得回味!当然,这也为于总最终的黯然退场埋下了伏笔!
不重视自身软实力建设
在于总主持工作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陷入了一个矛盾阶段。他既不满意于营销中心各部门的主管工作能力,又不愿意进行重点培养,或是引进高级管理人员加以充实和强化职能。时间一长,于总开始逐步倾向于企业的外脑。
其实,在内部人才和外部人才的使用上无法把握一个适度的原则,是很多企业高管容易犯的一个通病,于总也不例外。
在于总主持工作的第二年,几乎将有关企业发展战略导向和年度规划、包装、设计等一系列凸显思想和创意力的工作,全部交于一家关系较好的合作单位。对方无需进行深入考察,只要在去年的计划或策略基础上稍加修饰,即形成了第二年的计划纲要。而且,计划纲要制定后,拿到各个区域市场,几乎很少能适用。最终,每年花上百万元的代理费用换取的计划纲要,形同一纸空文。
第三年:
昙花一现,黯然退场
这一年,适逢该企业集团公司新旧老板更替阶段。新老板上任后,于总被提升为企业集团副总经理,主管酒类项目产业,并通过董事会决议形式,进一步明确了于总的工作地位。但看似平静和向上的背后,却暗涌不断。
缩减开支,呈现危机
首先,新老板上任后,企业集团财务逐步介入营销中心财务管理,开始注重效益的提升,并停止其他产业项目对酒类项目的支持性费用补贴。随后,集团财务下发通知,依靠回款额度核拨市场支持或投入费用。该通知一经下发,反响巨大,原本高昂的支持费用,瞬间缩水一半,激起了市场人员与客户的极大不满和抱怨。在不满和抱怨声中,人心开始涣散,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团队力量逐步减弱,精心培育两年之久的市场,由于缺乏后续性跟进,最终逐步改弦更张。
由此,于总开始以继续巡查市场为由,经常往返于市场之间,很少回到营销中心总部坐镇指挥。
收缩战线,保守拓展
新老板上任后,首要的工作就是组织集团财务骨干进驻公司营销中心财务总部,清查营销中心近3年的业务往来账目。重点审核这3年来的市场投入和效益产出明细,以进行整体分析和审计。最终,通过审计分析得出结论:3年期间,市场和品牌虽得到很大提升,但开发全国市场投入过大,利润一直负向经营。
随后,集团组织召开董事会议进行讨论,最终一致通过缩减开支,收缩战线,退出全国市场,采取3年前的保守型市场拓展策略,将精力重点放在大本营市场。
很快,驻外省区域分支机构人员,或撤回总部,或离职另谋高就。一夜间,该企业悄然完成了战略转移工作。
集团介入,黔然退场
作为公司高管人员之一,可能自集团公司签发限制费用支持、按回款额度核拨费用的通知之日起,于总已经明白:在用不菲费用精心培育了近3年的市场未能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时候,资本已经等不及了——开始发生“兵变”!
在最后一次由集团高管人员主持的营销中心全员会议上,对于过去3年的工作成效,该企业集团一负责人给予了义正词严的评定:“……第三年,总计回款8000余万元,直接花费的费用却超过了5000余万元,这还不包括成品酒的成本费用……”
这几句话虽然简单,却毫不留情地概括了于总空降该集团以来的功过。
时隔半月后,就在该集团重新调整战略布局和营销中心组织架构之时,笔者也获悉:于总已空降至西部另一家酒企,开始了新一轮的职业生涯。
作者,崔巍,欢迎探讨思想交流心得。联系电话: 0371-61624008,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