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企业即将成为领军力量呢?
安踏公司副总裁郑捷认为,在取得这种地位之前,中国的本土公司已经开始发挥外国竞争对手不具备的几个优势了。“国际性体育用品公司与国内企业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对于市场变化的反馈速度。”郑捷表示。他此前曾任职锐步公司(Reebok)中国区总经理。“在跨国企业中,决策者大都是外国管理者,他们的着眼点往往在于大城市。他们对国内中小型城市的理解,往往不如那些愿意全身心投入到这些地区的本土企业家。”
两者之间还有另一个差别:耐克、阿迪达斯以及其他外国品牌会将生产外包;中国本土品牌则大多采用自己生产和外包生产相结合的模式,在一个拥有世界工厂之称的国家,这是一个有意义的战略。在安踏公司,41.1%的鞋类产品和15.6%的服装产品都是自己生产的。该公司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丁志忠认为,这能让公司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同时有助于将新产品的款式一直保密到上市之日。同时,这种方式还让公司在成本管理方面拥有更大的灵活性。
热衷于自己生产的并不仅限于安踏一家。匹克体育用品公司在福建和江西两个省份设有两个生产基地,员工总数超过了1万名。公司负责生产的副总裁许志达谈到,这是一个更便于控制质量、快速投放产品以及供应链更短的战略。“这个市场还在扩展,我们2011年的目标是收入增长大约20%,但是,我们依然会在生产上投资。”匹克的创始人和董事长许景南指出,在为期3年、共约20亿元的投资项目中,很大一部分资金将会投入公司在山东省的生产基地。他强调:“我们不会放弃生产而只关注品牌管理。”
但是,确定最优生产战略则是个需要不断平衡的过程。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的丁杰指出,在生产是自有还是外包方面,“没有对错之分”。尽管自行生产可以确保公司对供应链有更全面的掌控,但是,他表示,“轻资产”(light-assets)模式也就是将所有的生产都外包给第三方的模式则能让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拥有优势。
很多中国公司表示,它们过去为国际品牌代工的历史为他们近年来的自立和崛起提供了重要经验。此外,在地理上,许多制鞋企业“产业集群”效应,即包括生产商、原辅料供应商、以及供应链中的其他重要利益相关者都集中在一个地区除了李宁公司以外,很多本土的大型体育用品企业都发端于福建省的晋江市及其附近地区。正如哈佛商学院的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在近期发表的论文中所说的,在某种条件下,这种产业集群确实对运营效率、创新、协作以及企业的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未来的竞争版图不一定有利于本土品牌。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研究表明,虽然在中国这种新兴市场扩张的跨国企业过去专注于大城市,不过,它们未来的增长将会越来越多地依靠小城市,以及更难以进入的偏远市场,在这些市场中,它们的品牌尚不知名。
这个趋势从最近两大巨头的动态来看就可初见端倪。最近,阿迪达斯宣称,在未来的3年内,将在中国开设2,500家商店,大部分零售店会设在中国的三线和四线城市。至于说耐克公司,去年中国20个最大城市的销售额,占其大中华地区销售总额的一半。不过,公司高层也声称,他们将把更高增长率的“赌注”押在其他城市有分析师预测,耐克公司会使用其低端品牌匡威(Converse)挺进农村和城镇市场。丁杰表示,“你能看到,他们都已经切实地开始行动了。从销售网点的布局,到专注低端市场产品的开发,以及供应链的拓展等一系列工作都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安排了。这将对本土品牌产生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