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这些挑战既来自国外,也来自国内。国外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尽管危机基本过去,大多数国家恢复了正增长,但是潜在问题、不确定性还存在。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虽然实现了正增长,但不够稳定;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美元,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尽管在美国国内来看是必要的,但对其他国家货币造成升值压力,而且所有持有美元的人都要承担货币购买力降低,也就是通货膨胀代价。欧洲方面,欧洲及各成员国的主权债务危机拖累了其复苏的速度,欧盟现在花很大力量解决这个问题。政府不能破产,欧盟对主权债务危机所能做的就是:借新债还老债,进行重组债务,出售资产,或者紧缩财政。经济形势不好,借新还旧策略行不通。债务重组与债权方谈判,对方会提出苛刻的要求。出售资产,需要平衡很多方面的利益关系。紧缩财政会引起人民群众的反弹,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要承担一些政治风险。因此,要解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相当困难。
这对中国的影响,一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大量增加;二是人民币升值压力会增大。这两方面对中国企业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中国企业来自国际上第二个挑战就是低碳发展的要求。现在全世界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是264亿吨。2009年,我国宣布到2020年要比当前单位GDP的排放水平降低40%到45%,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GDP增长将超过一倍,尽管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要降低这么多,总排放量肯定要增加。这样一来,在碳排放问题上,我们面临很大的压力。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碳排放“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问题上有争议,特别是针对中国。我在不同场合对发达国家的人士讲,你们现在对中国施加压力是不公平的。首先,过去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排了二氧化碳,发达国家完成了工业化,碳排放少了,却来限制中国,要求中国承担发达国家工业化历史的碳排放责任。实际上,中国在历史上碳排放量只占世界9%,中国还在发展,还需要发展,所以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要求不合理。第二,从人均水平来看,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发达国家讲人权,那么每个人就都应该有相同的排放权,对不对?第三,很多外国生产装置都迁到中国来,产品是出口国外,利润由国外投资商拿走,排放二氧化碳却都算在中国的账上。外国人得了实惠,我们却要受责备。
从国内来看,企业面临的挑战:一是产能过剩要治理,二是地方政府大量的债务要清理,第三是通货膨胀的预期要治理,第四个挑战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重点谈一下通货膨胀问题。由于去年货币发行量大大增加,其中外汇占款很多是重要因素之一。货币供应超过实体经济的需要,造成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或者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引发通货膨胀。再加上国际粮食、石油价格上升,引起输入性通胀。因为通货膨胀预期,人们担心“钱不值钱”,就会去抢购东西,形成一种虚假的需求,造成物价上涨。这已经引起政府重视,出台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物价上涨现在要压企业。
面对这些国际和国内的挑战,中国企业该怎么办?总的来说,一是要优化产品组合,二是要考虑企业战略,三是要考虑通过兼并重组,来优化产业链,最后通过培训提高职工的素质,只有一流的职工才能够有一流的企业。同时,企业在发展中,要根据经济形势和自身情况理性扩张,避免盲目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