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诊断、健康体检
经常路过位于上海肇家浜路上的均瑶大厦,每次经过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想起年仅38岁,就英年早逝的民营企业家王均瑶先生。王均瑶先生之死不是孤例,而是一个现象,如,青岛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作义壮年而死,台湾英业达副董事长温世仁因脑中风突然去世,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由于心脏骤停突然辞世……这些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纵横捭阖的实业界精英,没有输给对手,却输在了自己手里。这反映出中国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在精神和体力上普遍的过劳状态。
问题:企业家为什么直到身体“垮”了才发现已经病入膏肓?
首先,企业家没有把自己的健康当作事业一样来经营,没有认识到确保企业家健康本身也是企业战略目标之一。正因为意识不到位,企业家身先士卒,全身心的投入到事业之中,往往就忽视了身体健康。
其次,企业家没有找到压力分解与传递的路径和方法。由于压力没能有效分解与传递,都积压在企业家身上,长此以往很容易积劳成疾。如果通过建立规范的企业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通过责、权、利的有效分配,将压力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依靠的力量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家在精神和体力上也不至于长期处于过劳状态。
此外,企业家缺乏健康管理。健康体检早已经成为国内外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即通过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动态身体健康状态。绝大多数疾病都可以通过健康体检及早发现,从而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的措施。很多企业家天天在事业上忙得不亦乐乎,却舍不得花几个小时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健康管理极度缺乏。
二、企业管理诊断
按照正常的逻辑,连自己身体都不顾、全身心投入事业的企业家,必定非常重视苦心经营的企业的健康程度。事实并非如此。相当一部分企业家并不重视企业的健康状况。这也是许多企业在危机下不堪一击,瞬间“垮”掉的重要原因。
问题:为什么直到企业“垮”掉了才发现如此弱不禁风?
首先,机会导向型的战略促使企业上下集中精力捕捉市场机会,忽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积累和构建,忽视企业管理基础的持续优化与完善。比如,在经济稳定增长的时候,决策者大多将精力投入到生产管理和市场中,对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构建基于客户导向的流程体系、建立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短期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事情投入很少的精力,甚至漠不关心。在部分软环境较差的地区,企业决策者将大部分精力用于“跑工商”、“跑税务”、“跑项目”上,很少花心思推动内部管理优化。当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企业由于缺乏抵抗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率先被淘汰出局。
其次,经验主义滋生的自我膨胀导致不少企业家对企业存在的疾症视而不见。企业家大多都是营销高手、技术骨干、实干家,不管是一路顺风顺水,还是一路跌跌撞撞,毕竟把企业做起来了,而且做得很成功。在成功的光环下,企业家很容易相信曾经的那一套管理办法很实用,曾经的经验不可挑战,因而对经验之外的东西有一种抵触心理。企业在自我满足中逐渐丧失了持续优化管理的动力和激情。
此外,企业缺乏有效监测企业健康程度的方法。有些企业家认识到企业存在某方面的问题,但是究竟是什么问题,并不能清晰的定义出来;有些企业家明确企业存在什么问题,但对问题的根源很模糊;更多的情况是,企业家明确企业存在什么问题,也知道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却难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或者没有合适的人辅助制定和实施解决方案。其实,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难事,国内外先进企业通常采用引入第三方企业管理诊断的办法动态的监测企业健康程度,就像通过健康体检动态监测企业家身体健康状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