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酒市场调查报告
成都拥有丰富并闻名的休闲产业资源,四海皆知的除了川菜,还有川酒。截止2008年底,川酒军团的年产量已经连续两年位居中国白酒产量第一,“川酒”业已成为中国酒行业内外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第80届糖酒会于2009年3月在成都举办,这是成都第20次举办全国溏酒会了。成都热心于主办糖酒会,这为成都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增长、内需的拉动,同时也促进了成都酒类市场的繁荣、酒类竞争格局的成熟,提升了成都消费者对酒类的消费品位。
成都人本就爱酒,再加上糖酒会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使得酒类在成都有惊人的普及率:饮用白酒和葡萄酒的普及率居全国之首,饮用啤酒的普及率也为南方之首,黄酒在成都也有一定的普及率。因此,成都不仅是“川酒”的根据地,更成为了外省品牌的主战场。既是“川酒”根据地,又是外省品牌的主战场,处在这种位置上的成都酒类市场,自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典型意义。
针对于成都糖酒会和成都酒类市场,《中国酒业》记者特意采访了四川酿酒工业协会杨俊秘书长和成都矩道经营管理研究所所长钟良。
白酒:川酒为王
成都,就在“川酒”的自家门口,俗话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因此,川酒苦心经营并牢牢把控着成都白酒市场,一直以来,“川酒”在成都为王。
“川酒”中的六朵金花——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沱牌曲酒,在成都市场都有自己的比较强势的市场空间和比较大的市场份额。
高端名酒中,国酒茅台“只身入川”。茅台在中国有着一种特殊的地位,因此在政府接待用酒方面,茅台作为一个外省品牌表现出“一枝独秀”的特点,在它的高端价位上,敢于和它有所一拼的是“川酒”中的五粮液。
高档价位酒和高档商务用酒中,几乎全是“川酒”的天下,以500元左右的价位为例,这个价位的国窖•1573和水井坊在成都占据了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剑南春、红花郎和沱牌中的“舍得”也在成都争抢这个市场空间。
“川酒”中的六朵金花针对每个层次的市场空间都有自己的系列产品,他们在这个市场空间“厮杀”得非常厉害,近两年,剑南春在成都市场有不俗表现。剑南春的价格在高档酒中较低,但是酒质优良,因此一些家庭宴请、朋友聚会和接待较熟悉的客人时普遍会用它。剑南春走的可谓是高档酒中的实惠路线,由此说来它也是成功的。
虽然沱牌也推出了“舍得”高端酒,不过近几年来,沱牌的大众化系列产品占据了中低档市场空间的“半壁江山”。
钟良介绍说,近两年占据成都成都市场的高端白酒还是那些老面孔,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他们是五粮液、剑南春、水井坊、1573、茅台。中端白酒主要是泸州老窖特曲、郎酒、五粮春、丰谷特曲等。低端白酒有泸州二曲、尖庄、古蔺大曲、绵竹大曲、沱牌大曲、江口醇、小角楼、丰谷酒,以及它们体系内的一些子品牌:金六福、浏阳河、银剑南等,另外还有几十个当地小品牌。现在外地酒在成都更是几乎难以插针、水泼不进。
从商超终端来看,成都白酒市场除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全兴、郎酒这几大名酒呈领先趋势外,后起之秀江口醇、小角楼、丰谷等也表现不俗,而外来品牌中,汾酒、小糊涂仙酒、诗仙太白也拼抢出了一席之地,江津白酒、红星二锅头依然盘踞光瓶白酒的领导地位,同时,近几年成都周边地市的品牌也不断涌入,且势头不弱,如:叙府大曲等。就低档白酒产品而言,以光瓶白酒最为畅销,主流价位一般在2.8~4元之间,中档酒25~50元左右的产品走势较好,而高档酒的主流价位则在100~500元之间最为好卖。
从消费习惯上讲,在白酒众多的成都,消费习惯自然有其独特特点。据调查分析显示:
1、 成都消费者最关心的酒的质量、口感和品牌的知名度;
2、 受“川酒”文化和糖酒会的熏陶,多数成都消费者都有一定的酒知识,饮酒和消费酒的品位高,指定品牌购买率高,超过了三分之一的消费者会指定品牌购买。
3、 成都消费者对自己喜爱的品牌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无特殊原因不会轻易改变品牌,在品牌和价格之间,他们更趋向于对品牌的选择,可见他们的消费偏理性。
啤酒:强者天下
成都的啤酒市场,是中国啤酒一线强势品牌的天下。一线强势品牌华润雪花、青岛啤酒、金星啤酒、百威啤酒等都在成都市场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其中的华润雪花,仅在四川就拥有13家啤酒厂,供给成都市场的主要是其在新都啤酒厂生产灌装的啤酒。
近年来,成都人的消费习惯有偏向于啤酒的趋势,在成都的啤酒年消费量达30万吨,啤酒市场的增速保持在30%。在四川拥有13个啤酒厂的华润雪花,相比来说具有较大的产量优势和物流成本优势,因此在商超、酒店等终端销售得不错;而百威啤酒则在夜店终端享有一定的优势,他的主要销售额来自于夜店终端。
对于百年品牌青岛啤酒来说,四川是个重点市场,作为四川的省会成都更是重中之重,近两年,青啤全省范围内热搞“四川味道•梦想之旅”大型餐饮娱乐活动,无论是终端渠道的建设、品牌的塑造、消费者的接受度,都有了大幅的提升。并选取的54个品牌形象大使,一天之内就将青岛啤酒铺进了360个餐饮门店。2008年大地震刚过,设在温江的青岛啤酒(成都)公司就投料生产,2008年7至9月就实现应税销售额1577万多元,入库税收223万元。“先市场后工厂的原则,体现了做强基础上的做大。”这是青岛啤酒在成都的品牌战略。
黄酒:成长平台
外省白酒品牌不敢轻易入川,外省啤酒品牌来川“跑马圈地”,惟有黄酒品牌和葡萄酒品牌大大方方地“挥师逼近”,把成都作为了自己的重点战略市场。
成都的黄酒市场,近几年发展迅猛,从当年的一两个品牌增加至十多个品牌,中国的黄酒品牌不约而同地把成都黄酒市场当成了“市场竞争、做大做强”的实战舞台,同时也把这里当成了自身品牌成长与品牌建设的一个平台。
中国黄酒行业的一线品牌古越龙山在成都依然强势,并占据着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四川酿酒工业协会秘书长杨俊介绍说,在成都,除古越龙山外,还可以见到会稽山等品牌。从早期塔牌、鲁镇和孔乙己的先人一步,到古越龙山的强势推进及会稽山等品牌的后续跟进,成都黄酒市场品牌阵容已日渐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