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新国标:谁推动降低标准
“当乳品企业在"重市场轻基地"的情况下仍迅速盈利时,我们没有思考过大量的劣质牛奶流通到哪里”
执行了25年的标准发生大倒退,这让外界大跌眼镜。
据《财经》杂志报道,作为生乳“新国标”后期的参与审稿者,曾寿瀛回忆,直至2009年8月底,在送交农业部与卫生部的审稿中,蛋白质含量都是2.95%。
然而,2009年10月20日,卫生部公布的乳品安全标准《生鲜乳》(征求意见稿)稿中,标准已经修改:每年5-9月蛋白质含量执行为2.8克/100克生鲜乳,其余时间为2.95克。
顾佳升当时撰文评论说:当我们为我国奶牛的平均单产从3000kg提高到4000kg而大声欢呼时,我们并没有搞清楚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从2.95%下降到了2.80%的真实原因;当乳品企业在“重市场轻基地”的情况下仍迅速盈利时,我们没有思考过大量的劣质牛奶流通到哪里;自诩采纳了“国际标
准”而推出“禁鲜令”时,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一做法恰恰违背了国际惯例;当我们为我国跻身当今全球乳品市场最大增长区域而感到自豪时,我们也没有深入研究丧失对“复原奶”(本质上是热处理强度)的有效监管,对中国消费者和奶农究竟意味着什么。
尽管遭到众多专家的极力反对,生鲜乳蛋白质、菌落总数等生鲜乳指标仍定格在2.8克和50万个。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巡视员、奶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王俊勋曾表示,2008年10月,卫生部首次与农业部讨论的就是原奶收购标准。起草之初,卫生部曾希望提高原奶收购标准,但农业部认为在现有时机提高原奶收购标准并不合适。
新国标虽然执行,但是围绕它的争论仍然不绝。
为此,2010年7月13日,卫生部在“乳品安全国家标准问答”中回应,在专家组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置蛋白质指标为大于等于2.80g/100g。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符合我国生乳生产实际,二是符合奶牛泌乳规律,在奶牛不同泌乳期蛋白质含量不同,高峰期蛋白质含量比中后期低;三是尊重客观事实,从健康奶畜乳房中挤出的、蛋白质含量低于2.95g/100g的常乳是客观存在的。
卫生部引述农业部数据称,2007年和2008年夏季,北方一些省份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2.95克/100克的比例分别达75%和90%;某乳品企业6月份西北、中南、东北等三个区收购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2.95克/100克的比例分别达75.8%、33.8%和24.9%。
而对于菌落总数指标倒退,卫生部称,我国奶牛小规模散养比例较高,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仅为23.1%,5头以下比例为32.4%,这种小规模养殖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养殖水平低造成生鲜乳菌落总数相对较高。
但对于标准降低,魏荣禄很忧心,“台湾地区能喝上蛋白质3.0克、20万细菌数的牛奶,为什么要喝含有200万细菌的牛奶”,“这样做是自毁长城”。
魏准备发表“求真务实、正视矛盾、促进我国奶业的发展”的文章,但是被朋友们劝住,“明年就要80岁了,不要这么"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