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价值不在知识的多寡
一个好的领导,他的能力的分配应该是这样的:25%的职业技术,25%的想象力,50%的自身素质。
想象力和自身素质绝大部分来自他的“非智力因素”。
2. 领导力的获得(领导力的自然法则)
(1)领导力不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状态,而是一种间歇存在的状态。是由领导者与追随者在一个个事件中体现出来的,由一个个不同的事件连接在一起的。在事件间歇时,领导力是无法体现的。
处理好每一件不同的事,与追随者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并通过设计、引导、沟通使领导力不断地提升。
(2)一个人只有当有人支持他或成为他的追随者时,他才成其为领导者。
无人支持或追随,无论对于职业经理人还是老板,都是可怕的,因为它会导致领导力的丧失。获得支持或追随的一个重要方法—建立共同愿景。搭建舞台、创造环境、改良土壤。
(3)领导力的获得不是靠权力、职位,而是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相互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要想提升领导能力,必须不断地改善本身的“心智模式”。要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延伸开来,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反过来又会影响到自己本身。不了解这一点,往往会陷入“归罪于外”的学习智障中。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类似于收音机的调节,要注意“信息对称”。对领导者来说,“听”比“说”更重要。要靠“信”和“仁”来实施。(4)领导力的活动范围是通过信任而不是通过权力发生的。领导者对追随者的影响是建立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依仗职权。
三个原则:了解认识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领导者与管理者是不一样的。
管理者:控制、贯彻。领导者:设计、引导。与下属的面对面的接触次数增加一倍;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分析自己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5)领导力体现的事件与场所具有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定的现实。
系统思考、应变以及不断地学习是提升领导力的重要方法。领导者的想象力、自身素质在提升领导力方面尤其重要。如何处理不同事件,如何引导下属是每一位领导者应该高度注意的问题。
(6)领导者总是要冒“创新的风险”。决断力就是“勇”。
(7)能否影响并得到追随者的信任,取决于他们的相互作用的程度。领导者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追随。
要靠 “严”。
以上三条说明了为什么有时候领导力会出现“真空”。要想增加确定性,首先应该建立可靠的机制,其次要改变思维,利用“非常态思维”,A不一定导致B,有可能导致X或Z.常态的逻辑思维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但也会束缚人们的创造力,往往成为使人思路狭窄的祸首。
(8)心智模式和意识产生领导力。
领导不仅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全方位提升个人素质是提升领导力的必然途径。领导力的不断提升必须紧跟时代社会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