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解读中国特色的世界500强

中国新时代 2011-10-10 09:26 营销管理
从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看中国经济发展态势(2011) 本刊特约记者 员欣依 美国《财富》杂志从1

 ——从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看中国经济发展态势(2011)

  本刊特约记者 员欣依

  美国《财富》杂志从1954年开始就以科学严谨的评估推出全球最大500家企业的名单——“全球500强排行榜”,并从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财富》全球论坛——即世界500强年会开始于1995年,每年都要公布世界500家最大企业(以下简称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它不仅反映各国大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经营业绩,是企业用来判断自 身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体现了国家之间经济实力的对比,因而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要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毋庸置疑,就应该拥有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

  2011年,中国共有69家公司进入《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占500强的13.8%,已超过日本的68家,仅次于美国。这是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8年上升,而在2003年,中国大陆只有11家公司 上榜,今年上升至58家(中国华润总公司注册地在香港,归国资委直接管理,列为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台湾地区8家,香港地区3家,合计69家。

  《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美国的上榜公司仍最多,达到133家,占500强的26.6%。不过,与中国上榜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相对照的是,美国上榜公司数量自2002年达到创纪录的197家后, 连续9年每年都在减少。中国大陆去年上榜的所有公司今年仍悉数上榜。新上榜的15家大陆公司中,联想集团(最新排名:第450位)和中国远洋(601919,股吧)运输集团(最新排名:第399位)都曾经上榜,今年则是再 度上榜,其他13家公司都是首次上榜。与去年相同,今年上榜的58家大陆公司中仍只有两家民营企业,即华为公司和江苏沙钢集团。

  2011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的门槛(企业营业收入)为约195亿美元,比2010年的约171亿美元提高了约24亿美元。中国大陆58家公司总收入为27,769.3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9%,总利 润为1,698亿美元,大陆58家企业中有3家(占5.2%)亏损,分别为:排名第375位的大唐集团,-4.47亿美元的利润值;排名第354位的中钢集团,-2.17亿美元的利润值;排名第331位的中国铝业(601600,股吧),-0.41 亿美元的利润值。与此对照,美国133家上榜公司总收入为76,852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2.4%,总利润为4,161亿美元,美国133家上榜公司中有9家(占6.8%)亏损。

  从中国企业逐年递增且继续呈不断攀升趋势的上榜数量看,过去的几年,中国企业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化工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国家电网三家公司连续 两年排在了世界500强的前十位,而且名次较去年有所上升。但不难看出,今年仍只有两家民营企业上榜,其余大多数仍为国资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

  众所周知,民营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与否,及其规模、比例的大小,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活力与社会发展的前途。从上榜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美国上榜公司分布在35个行业,而中国大 陆的上榜公司则分布在22个行业,双方同行业交叉的有17个。也就是说,对美国大公司而言,有18个行业在国际市场上不会遇到来自中国的强大竞争者,这18个行业分别是:食品饮料、电子及电子设备 、食品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半导体、烟草、计算机软件、建筑和农业机械、家庭及个人用品、互联网服务、管道运输、商业航空、娱乐、食品生产、制药、食品和药品零售、保健及其他(指一些很难 归入某一行业的综合型企业);而中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则只有5个行业没有来自美国的世界级竞争对手,这5个行业分别是:建筑材料、船务、工业机械、贸易和公用设施。

  从盈利模式看,中国上榜公司最多的是资源性企业,主要靠国家政策扶持和资源市场垄断来获取高额利润,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靠此获得的利润属于透支性利润,难以长久;美国上榜公司最多 的是服务业,而其世界500强企业的利润增长点则集中于服务业。有经济界人士指出,“与世界500强相比,我们投入多,收益少;干得多,收益少;我们卖产品,他们卖品牌;我们卖力气,他们卖知识 ;我们卖市场,他们卖技术;我们卖资源,他们卖文化;我们人赚钱,他们钱赚钱。” 也有分析认为,中国企业如果不加强创新,改变与国际顶级企业的多重落差,即使上榜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再增多,再引入注目,也终不过是煊赫的自娱自乐。

  通过对世界500强中国大陆与美国上榜公司的几方面简单对比,的确反映出两大经济体的巨大差异。尽管中国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在世界500强的版图中已占据较为显著的地位,但与国际一 流企业相比,中国大企业在诸如体制机制、资源整合、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人才培养、品牌影响力、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国际化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中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十分复杂,中国大企业更加需要增强使命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努力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在“转方式、调结构”中更好地发挥骨干、引领作用,提升企业财富质量,在“做大”、“做强”时,更应该考虑“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