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榜上无名不能光怨企业
据媒体报道,在全球100大最具创新力公司评选名单中,包括40家美国企业、31家亚洲企业、29家欧洲企业。虽然中国专利申请的数量领先全球,但由于专利质量及影响力不足,中国公司无一上榜。
说实话,这算不上新闻。财富500强易得,创新500强难求。也许有的人质疑这套评判标准是否存在着某种技术缺陷,但是中国企业整体创新不足,中国企业家普遍缺乏冒险精神,却是人们大致可以取得的共识。
创新可不是发明创造,而是将发明创造应用到商业之中并获得成功。因此,创新的主体不是科学家,而是企业家,不在院校和科研机构,而是在企业,因为只有企业家才关心成本,只有企业家才能够控制成本,否则就不可能有商业上的成功。由此我们也就明白,那些在各种营收或利润的500强榜单上冲州撞府的央企,为何注定绝缘创新榜,因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央企的成本内控能力非常差,从中石化的“天价吊灯”、“天价酒单”等事件就可获得直观感受。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主要是靠投资和外贸驱动,在一定程度上靠的是资源禀赋和人口红利,赚的是辛苦钱和血汗钱。但正如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言,“你不管把多大数量的马车连续相加,也决不能得到一条铁路”。放在今天的环境,就是你能生产出最便宜的手机,但是堆在一起也比不上iPhone的问世。比如,最新上市的苹果iPhone 4S,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经专业分析人士细算,其成本只有1150元人民币左右,而目前其售价大约在5000多元。这其中的利润,就是创新带给企业家的回报和风险溢价。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短板就在于创新,虽然我们口头上对创新从来是不厌其烦,但往往是知易行难。
结构决定观念,有什么样的经济结构、路径,就决定什么样的企业家观念、精神。你不可能在一个知识产权保护严重不足的市场环境中,强求企业家勇于创新,因为这种创新的后果不是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不是让企业家实现自我价值,而是给其他人创造了搭便车的机会,创新变成了“赔了夫人又折兵”。既如此,那就不如去赚5%利润率的鞋子衣服,等5%积攒多了,可以去炒房炒矿。更坏的情况是,赚的差不多了,投资移民了。
因此,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企业的创新激励,而不能只是埋怨中国的企业家不具备创新意识。创新需要的是机制环境的塑造,而不仅仅只是各种梦想一步到位的规划,同样也不是在创新方面多投入就能够达到的。乔布斯曾经说过:“创新与你有多少研发资金没有关系。当苹果开发出Mac电脑时,IBM的研发开支至少是苹果的100倍。”对于企业,创新需要重视员工,如马云所说,公司要办成动物园而不是清一色鸡鸭牛马的农场。而对于企业所身处的市场环境,则必须杜绝创新搭便车的可能性。产权保护必须更加明晰,无产者无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