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西菜东调的重要基地
3月底,记者走进“全国韭菜之乡”武山县看到,在川区一排排塑料大棚整齐地排列着,一车车韭菜、辣椒等新鲜蔬菜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武山县蔬菜种植历史悠久,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武山的菜农创造性地发明了“三层彩色塑料大棚”、“多层棚膜覆盖”等新技术,受到了钱学森等科学家的高度评价。多年来,该县充分发挥县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自然资源优势,采取政府推动、科技带动、市场拉动、服务联动、产业互动等措施,蔬菜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总产量达到73万吨,总产值6.8亿元。蔬菜收人占到农民人均纯收人的43%。武山县被列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县、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
创建蔬菜品牌提升知名度
蔬菜品牌的创建,增强了武山蔬菜的市场竞争能力。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有韭菜、胡萝卜、甘蓝、西葫芦、番茄、莴笋、洋葱、蒜苗、洋芋等12类蔬菜和蚕豆、芸豆、箭豆、扁豆、胡麻等21个产品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2.7万亩。其中韭菜为全国首家认证,2005年被中国特产之乡宣传推介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韭菜之乡”。注册了周庄“盘龙”韭菜、马力“红明”牌黄瓜、滩歌“黑池”牌蔬菜、洛门“绿一方”蔬菜等20个蔬菜商标。
建市场育中介壮大运销队伍
按照“专业市场为龙头,产地市场为基础,收购网点为补充”的市场网络建设要求,该县努力培育市场,扩大销售范围,积极主动地让蔬菜产业与市场有效对接,与全国菜篮子信息联网,先后建成各类蔬菜市场120多个,占地83.4万平方米,交易大棚1.9万平方米,特别是洛门蔬菜批发市场日客流量高峰期可达10万人次,日成交量60万公斤,年销量10余万吨,成交额1.3亿元,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蔬菜贮运和龙头企业,建成恒温气调库12个,库容总量达到8000多吨。建立各类运销协会,培育中介组织,壮大蔬菜运销队伍,与周边城市建立农超对接点5个,实现蔬菜大市场与产地菜农的有机链接,形成了“万人种蔬菜、千人搞运销、百人跑市场”的蔬菜营销格局。
“11253”区域发展战略出炉
武山县“十二五”奋斗目标和“11253”区域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建设中国西部蔬菜产业强县、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的蔬菜外销基地。同时抢抓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蔬菜标准园创建和产业扶持专项资金,认真落实好每年县财政500万元设施蔬菜建设奖补资金,加快推进渭河流域和天定高速公路武山段沿线建成10万亩标准化设施蔬菜产业园、四门西山梁区域山地复种蔬菜示范区、南部二阴山区正茬豆角种植示范区、北部浅山干旱区复种蔬菜示范区等“一园三区”建设,坚持多品种布局、精细化种植、无公害生产的发展方向,全力抓好蔬菜扩面、抓点、提质、增效工作,进一步扩大蔬菜面积,推进蔬菜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到今年年底,蔬菜总面积将达到30万亩。